-
老赖们维权记:为姓氏尊严而战
他们年龄不一,身份不同,遍布在中国各地。只为抵抗互联网各个角落里的“老赖”二字,他们汇聚在同一个群里,只要一有空,就各自出动。 气派的古赖国文化园建成后,他一直没有经济实力前去祭祖,对他来说,在放牛的时候“维赖”,就是他能为家族做的事情了。 -
华南清明时节祭祖好热闹:谈谈北京历史上是怎么过清明的?
实际上,不仅清明很欢乐,像端午节、中元节和重阳节这些以祭祀为主题的节日,古人们也同样过得热闹非凡。另外别忘了,春节这个最强调快乐的节日,也是以祭祀为核心展开的——毕竟在中国传统文化中,祭祀没有什么好阴森的。相反,它就像一场欢乐的大聚会:不仅亲朋好友欢聚一堂,还要请逝者好吃好喝。是放松又温馨的时刻,也是凝聚共同体的时刻。 -
拜年飨,让祖先先“吃” | 记者过年
拜年飨,是我们老家浙江湖州一带每年春节前例行的祭祖仪式,先给祖先准备年夜饭,再给他们烧纸钱。在记忆中,从小到大,外婆准备的祭祀菜品是固定的。 -
“上巳节”是古代中国的正宗情人节:从孔门“风乎舞雩咏而归”到刘三姐对歌
周代的仲春之会,不仅是青年男女约会,也是全民春游的盛大节日。上自天子诸侯,下至庶民百姓,男男女女都停下劳作,穿上新衣,沐浴祭祖,然后踏青赏春。未婚男女则是节日主角,他们载歌载舞,嬉戏游闹。商周气候远比后世温暖,中原甚至能跑大象。 -
苗家鼓藏节:为铜鼓的灵魂献上盛大的祭祀
西江鼓藏节是13年一遇的祭祖大典。这个没有统一文字的民族,将战争与迁徙都化作了空灵、雄浑的1.5万行苗族古歌。“我们的祖先啊,顺着日落的方向走,跋山涉水来西方……”祭祀是不要忘记远古的回忆,是受尽磨难的祖先灵魂的召唤,亦是民族历史的延续。 (本文首发于2023年3月2日《南方周末》) -
火爆全网的潮汕英歌:汉文明播迁岭南的古老战舞
潮汕英歌不仅有演练武艺、变化行军队列、对敌阵法等军事元素,也有极强的原始崇拜、祖先崇拜和道教元素在其中,英歌队伍在祠堂集结,祭祖后以鞭炮开道,舞步“踏罡”,其脸谱绘制则极尽李泽厚先生所说的那种“狞厉之美”,这些特点均体现了其“在祀与戎”的特点。 在中原文化与岭南文化融合之后,英歌舞的表演目的也逐渐演变为祈福消灾和展示武力。英歌舞所需的道具、服饰精巧,流程复杂,英歌舞队伍规模的大小,彰显了村社、乡镇的富裕程度。 -
中元节:从庆丰收到逛夜市、放河灯,主题丰富、热闹不阴森
在儒释道三教互相影响、互相借鉴中,中元节和盂兰盆会逐渐合二为一,成了集诸多习俗于一体的重要节日。后来唐朝、宋朝、明朝皆以道教为国教,“中元节”也变得越来越盛大。尤其是在经济繁荣、文化宽松的宋代,中元节更是连放三天假,从宫中到民间都隆重庆贺:普通百姓用鲜花祭祖以告丰收,朝廷则公祭前线阵亡将士。到了晚上祭祀结束,则迎来中元节的高潮——逛夜市和放河灯。 -
天凉好个晒秋
在处暑前后的民俗活动中多为祭祖和迎秋相关,比如中元节,又比如晒秋。 -
比干庙小记
大约是《雍正王朝》电视剧播出的那一年,国民党原副总裁林洋港先生到卫辉比干庙祭祖。 -
文人的清明Play,Let's Go
古人的清明节却过得滋润,踏青、扫墓一个都不能少,斗鸡、喝酒、读书也加入清明豪华套餐中。文人的清明Play,Let's G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