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周慧:保持贫穷,被人遗忘
在写作才华之外,她对冗余消费、无效社交、外界评论的不看重,对固有价值体系和社会关系的不眷恋,也带给读者对自身生活的省思。 -
年轻人过年不走亲戚是“断亲”吗?成年人当经营好自己的同心圆系统 | 快评
一个人的社会关系是一个同心圆系统,圆心是自己,往外依次是小家庭、大家庭、重要的亲戚关系与好朋友、一般的亲戚关系、同学与同事等。所宣称的断亲对象从父母到亲戚,是个人非常重要的社会关系。儒家讲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讲的就是依次处理好这个同心圆系统所涵盖的关系。 -
和对方建立婚恋关系前,要不要考量原生家庭状况?
最好的方式,还是结交那些在健康的家庭氛围中成长起来的人,或至少摆脱了不健康家庭关系的不良影响而建立了正常价值观的人,以代价最小的方式建立新的家庭和社会关系。 -
同性性行为进化的逻辑
同性性行为的进化很可能就是一种适应大自然的行为。同性性行为在很多物种中都有,在灵长类中尤其普遍,这种行为有可能是一种趋同适应,有助于维持社会关系并减少同性间的冲突。 -
初中两女生投毒全班:犯罪动机值得深究丨快评
涉事两女生的犯罪动机值得深究,警方应严查其社交媒体以及社会关系,找到可能的教唆犯罪人,或是涉事女生受到特定极端思想影响的痕迹,追查这些真正靠谱的犯罪成因,而不是营造极不靠谱的“事出有因”叙事。 -
当30岁的人选择立遗嘱
谁是更值得我托付的人?我的亲友关系会有什么变化?继承人比立遗嘱者先去世怎么办?继承人坐牢了怎么办……对有的人来说,立遗嘱既是对自己的家庭及社会关系的梳理和反思,也是对人生意外的推演。 中华遗嘱库管委会主任陈凯表示,随着“80后”逐渐成为家庭的中流砥柱、身处多种家庭关系的中心,很多人考虑尽早立遗嘱,将财产分配前置化,避免日后产生家庭纠纷。 全国遗嘱登记机构的业务量在新冠疫情期间明显增长,部分原因可能是疫情提升了人们对不确定性的认识和思考。 -
AI诈骗正在全国爆发:技术进步为何总是骗子先用?
接下来出现在我们视频里的骗子,就更加底气十足了:看脸、听声音,实在不行给你刷个指纹、手掌认证,你还能不信么?就此,传统的交叉验证手段也面临失灵。那么人类只能退回10年前,凡事别用视频沟通,最好当面谈。 当然,这或许能重塑我们的社会关系。不知有多长时间,哪怕是最亲的朋友家人,都是一个微信电话了事。遇到问题,也是一键支付解决。而当人与人重归线下,见面的频次多了,或许那种久违的“熟人社会”感觉就回来了。 -
这座都市的年轻人有多孤独?线上陪聊“收割”原子化社会
作为一个只能自己对自己负责的独立个体,他们与外界的互动减少,社交半径窄化,再加之人际关系的冷漠化和功利化,让许多都市青年的社会关系处于一种相对疏离的状态,就好像海洋中的一个个孤岛,或沙漠中的一粒粒散沙。 (本文首发于2023年2月23日《南方周末》) -
“弱关系”带来的工作机会, 为何显著强于“强关系”?
这种弱关系能够使个体获得通过强关系无法获取到的信息,从而在工作和事业信息的扩散上起到决定作用。没那么熟的人往往能提供来自另一个社会关系网络的信息,求职者能从“弱关系”里获得更丰富的职位信息 (本文首发于2022年11月3日《南方周末》) -
分手方式不同,结果大不一样
一项基于德国家庭数据的研究发现,伴侣关系破裂后,主动分手还是被动分手,结果大不一样。相比主动分手的人,被动分手的人总体上要用更长的时间来完全恢复。长远地看,双方在幸福感、家庭关系、社会关系以及经济状况等方面可能将经历不同的人生轨迹。 (本文首发于2022年10月13日《南方周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