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写了一本学术界“揭黑”大全,他说只想教年轻人“避雷”
学术界很多现象都在走向极化,其中最大的变化就是学术界比过去内卷太多了。 在生活和学术之间,我觉得生活更重要,除非你是一个天才,能做出像爱因斯坦相对论那样石破天惊的突破,那无所谓。但是有几个人能成为爱因斯坦,尤其是人文社会科学领域? 从更长时间维度来看,现在大家争来争去的职称、“帽子”这些东西,其实一点都不重要。 我们这些人即便有很多人著作等身,其中50年后还会有人看的作品一定是极少的,我对自己也没有这个信心。 -
江南布衣的时间相对论
-
鞠强 | 爱因斯坦的“科学法庭笔录”
“爱丁顿用日食观测验证了广义相对论”只是这段历史的一个极其简化且有误导性的版本,《爱因斯坦陪审团》则完整地还原了这段历史,这是本书的重要价值所在。书中介绍的天文学家不仅人数众多,而且观点迥异,展示了一个关系错综复杂的科学共同体。 -
【相对论•跨年之问】中央经济工作会议 硬核信息也可以很好懂
-
为保持基础研究活力 各国都做了些什么?
历经13亿年旅行,宇宙中两个黑洞合并产生的引力波抵达地球,于2015年9月14日被美国“激光干涉引力波天文台”(LIGO)捕捉到。这一发现填补了爱因斯坦广义相对论验证的最后一块“拼图”,是人类探索自然的又一个里程碑。 美国领衔的引力波探测,为20世纪下半叶以来“沉寂”的基础研究带来新活力,也显示了美国的科研实力。基础研究是整个科技体系的源头,是创新驱动发展的原动力。面对日益激烈的科技竞争,各大国如何保持基础研究活力?哪些经验值得借鉴? -
云霓明灭或可睹 原初引力波的发现及来龙去脉
科学家在微波背景辐射中找到了极早期宇宙产生的原初引力波的痕迹。如果说微波背景辐射是宇宙大爆炸的回声,那么这种痕迹便是暴涨的回声。这一次,科学家证实了大爆炸中的爆炸,因为他们捕捉到了回声中的回声。 -
《三体》中的物理学
《三体》是接近世界一流的中文科幻小说,其中涉及大量的现代物理学知识,例如,黑域在广义相对论中可能实现吗?假如真的存在高维,例如第四维,我们这些“可怜”的三维生物到底能不能进入?本文试图以现代物理学的标准,分析哪些是可能的,哪些是不可能的。 -
湖北财政厅厅长:预算报告不需每个代表都看懂
相对论都有必要弄懂吗?是否一定要清楚或者不清楚(预算报告),我对这个保留看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