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抚顺的电车往事
故乡的事物,身在其中时从不觉得它有什么特别之处,离开那个环境再回头去看,或者借助“外地人”的视角去重新感受,才会发觉其不同的意义。电车对我来说就是这样 2014年,刁亦男导演的电影《白日焰火》上映,在看那部电影时,尽管它讲述的是一个发生在冰城哈尔滨的故事,但我还是一眼认出了抚顺的痕迹,那就是电车 (本文首发于南方人物周刊) -
廖凡:笨不是一个纯粹的贬义词
二十年前,廖凡为了演一个小品里的磨刀老头,跟着真正的磨刀老头走街串巷,最后获得全国戏剧院校小品大赛的一等奖。现在,他跟警察混了半个月,扮演的落魄警察拿下了2014年柏林电影节最佳男主角。廖凡说,“上大学的时候,老师和同学总是说我比较笨。我理解笨不是一个纯粹的贬义词,是说我这个人干什么都把自己搞得很苦。” -
好时代?坏时代? 柏林电影节与中国艺术电影
近十年来,中国电影市场呈现“爆发式增长”,但贡献票房的大部分都是商业电影。对于艺术电影而言,这究竟是最好的时代,还是最坏的时代?“中国商业电影票房诱人,越来越多年轻人愿意拍商业片,放弃艺术电影,这让艺术电影创作变得越来越冷清,作品越来越少。” -
只要1%的钱流到艺术电影
中国大陆演员廖凡从作为评委的中国香港影星梁朝伟手中接过奖杯,这样的场景……在柏林,你想象到了吗?但之前绝大部分的投资人曾拒绝了《白日焰火》,就像他们对待大部分独立电影的态度一样。 -
不再简单,不再直白,中国电影又变了
柏林电影节主席迪特·科斯利克说,《白日焰火》是典型的黑色电影。中国导演用经典手法拍摄影片,但你不会觉得这是法国电影或德国电影,这就是地地道道的中国电影,它讲中国的故事,把中国故事放进这些电影类型去。我想,这应该是本届电影节中国电影的最明显特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