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3文化原创榜|年度好书·虚构类
小说家带领我们穿越时代的浮华与表象,潜入人性的深水区,直面我们时代人的生存困境与精神疑难。 -
近十年国人每天少睡1.5小时,全国人大代表冉冉呼吁关注失眠问题
过去10年国人入眠时间晚了两个多小时,睡眠平均时长从8.5小时缩减到2021年的7.06小时。冉冉获知,失眠问题的严重性还在于,是青少年抑郁症患者的首发症。 处在剧烈变动的社会转型期,我们要谋求生存,获取财富,难免遇到各种困境不顺。通过跟患者的交流,我最真切的体会是,来医院治病的人们,其实更需要的是治心。 希望二三线城市的二甲医院,也能配备心理治疗的专业人员,但现在相关人才缺乏。此外,加强科普宣传教育,让睡眠障碍人群正确认识失眠是重要的第一步。 -
90后流行的卓悦、屈臣氏,正在00后眼里死去
卓悦的破产已经为老品牌们敲响了警钟,对于屈臣氏和莎莎国际来说,如何更有效地转型和赢取年轻消费者是刻不容缓的,也同样机遇与挑战并存。 “知道”(nz_zhidao)跟你谈谈,线上美妆零售店的生存困境。 -
两会公益观察丨反家暴的背后:并非选择离开与否,而是需要重建生活
在“万家无暴”项目创始人万飞投身于反家暴事业的这些年,对受害者被家暴后的绝望与恐惧感同身受,“受暴之后的受害人往往非常急需一个安全的容身之地,他们所遭受的心理恐惧是无法想象的。” 医疗支持、生活保障、特殊照顾、心理疏导、法律援助、职业培训,还有成因极其复杂的生存困境,“当受害者还有孩子、老人等需要照顾时,受害者很难将全部精力用来解决家暴及后续的生存问题”,全国政协委员安庭在提案中点出了问题所在,而这些都需要有人来做。 反家暴的背后,不是受害者选择离开家或者不离开,而是需要一个重建自己生活的机会。 -
问诊乡村儿童“心病”:两项研究万份问卷,一场来自城市的心理救援
心理咨询师将多个同班学生存在的自残行为视作“群体学习”。孩子没有情绪出口,看到其他同学有类似做法,会认为那是一种“勇敢”的行为。 乡村儿童面临的心理困境看上去都很严重,但背后是最简单的需求:需要有人陪伴,听他倾诉,和他一起去面对成长的问题。 约定心理咨询时间到了,屏幕那边却迟迟不见动静。反馈的原因五花八门:项目对接的老师忘记了,老师拖堂,孩子请假没来上学等等。 (本文首发于2021年12月2日《南方周末》) -
景甜都被夸有演技了:娱乐圈85后小花到底怎么了?
只有资源,缺乏演技,再怎么捧也不会把一个人捧成巨星,在影视行业热钱涌动的年代,可以砸资源捧人,但近几年,行业慢慢回归理性,口碑为王,“资源咖”慢慢褪去。 “知道”(nz_zhidao)跟你谈谈,娱乐圈小花的生存困境。 -
14%社会组织生存堪忧,面临倒闭 ——“第三部门”疫后求生
大量社会组织都面临类似的生存困境,这些组织规模不大,成立多在2015年后,主要开展线下服务,缺少外部资金注入,疫后转型空间有限…… “社会需要的是能够切实满足需求,解决问题、有效果的社会组织。”徐本亮分析,一些单纯依赖政府资金的社会组织,往往缺少主动面向市场、寻找机会、争取资源的动力和能力。 (本文首发于2020年8月13日《南方周末》) -
维多利亚湖生死录
过度捕捞、水葫芦过度繁殖以及严重的工业污染依然是维多利亚湖盆地生物多样性下降的最大原因,如何在人们的生存困境和维多利亚湖的生态保护之间找到一个平衡点,显得迫在眉睫 -
被疫情放大的生存困境 ——特殊教育机构“步履维艰”
不少社会服务机构在疫情中面临困境,平日利润空间有限,现金储备较为紧张,眼下复课时间不确定,租金和教学的特殊性都带来了经营的沉重压力。 胡弘一直坚持机构的公益性。此次疫情的冲击,让她产生了新想法,“是不是以后让机构更加商业化,转变薄利的运作模式,才能应对冲击。” (本文首发于2020年5月14日《南方周末》) -
海清吐槽的中年女演员之困境,难道中年男演员就没有吗?
中年男演员里,大家看到的是少数“幸存者”,金字塔的顶端底下,一众中年男演员的处境也不好过。 “知道”(nz_zhidao)跟你谈谈,中年男演员的生存困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