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张思平:用一生刻下“改革”烙印丨不惑 2024
何以不惑:“理论和政策研究,都容易理想化,往往与改革的实践有相当的距离。该坚持的坚持,该妥协的妥协。” 从理论研究转向政策研究,再迈入改革实践,他对“改革”一词的理解,也是逐步走向“不惑”的过程。 -
价格闯关:阿根廷总统米莱的第一次大考
米莱的改革如此高调和激进,已经不可能悄无声息地进行了。他现在急需做的,一方面是维持稳定,另外一方面则是发挥他多年“脱口秀”的优势,让民众理解他改革背后的理论依据。即便是民众短期内无法理解,也需要尽量争取国会的理解,坚定改革的方向和信心,形成共识。如果没有这种共识,米莱的改革恐怕将无法走得更远。 -
重温厉以宁:“不联系中国实际,经济学是没有出路的”
经济学家影响世界的方式大致有两种,一种是创立理论,通过自己的理论影响世人的观念,进而影响世界。比如亚当•斯密、马克思、凯恩斯和米塞斯,都是这样的经济学家。还有一种则是未必创立属于自己的理论,但手上握有经济学理论,躬身入局、亲自参与到经济改革的实践中。厉以宁属于后者。 -
“他要建立一个官僚理想主义的社会” 虞云国谈王安石及其变法
王安石新政在思想理论上面,总是要把它所诠释的君主所掌控的国家利益置于其他利益之上,因为他还是在为一个君主政权服务。但是在改革实践中,王安石又总是认为他是在帮大多数人,甚至在帮下层民众,这么一来就造成我们刚才所说的悖论——新法所带来的国家财政的改善,远远超过它带给民众的实际利益。 -
红色地标丨莲花山上的纪念
10米高的雕像望向远方,步伐坚定、衣襟“飞扬”,雕像注视下的深圳,在1978年中国实施改革开放后,于1980年建立了经济特区。当年仅有3万人的小镇,到了2019年已成为超大城市,常住人口超过一千三百万。 “改革开放之初,我们广东什么都要凭票,有46种票证,买火柴要票,买两块豆腐要豆腐票。”陈开枝告诉南方周末记者,“现在有两个票,一个邮票,一个股票,股票是改革开放才有的。” “发展是硬道理”“党的基本路线一百年不动摇”“两手抓两手都要硬”以及“三个有利于”这些理论,都在1992年1月20日的国贸大厦被记录下来,随后传播至全国。 (本文首发于2021年5月6日《南方周末》) -
真实管仲面目模糊,大家都在讲故事
“管仲竟成了政治改革的传说的箭垛,许多政治的理论,和一切富国强兵的善策、奇策、谬策,都堆在他名下。” (本文首发于2020年7月9日《南方周末》) -
党的十八大以来全面深化改革的非凡历程和历史性成就(庆祝改革开放40周年理论研讨会论文摘编)
党的十八大在确定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宏伟目标的同时,明确提出了全面深化改革的战略部署。2013年11月,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通过《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正式拉开全面深化改革的大幕。 -
哈特的理论与中国的现实
哈特的产权理论可以最直接地应用在政府与市场的边界问题上,因此对于处于市场经济改革进程中的中国具有特殊的意义。 -
摸一摸河对岸(13)
从1978年算起,中国经历了三十余年的市场化改革和经济增长,与此同时,政治体制一直保持稳定,未有大的变革。这一个事实令西方学者困惑不已。依据西方学者曾经普遍接受的理论,一国经历长期经济增长,特别是私营经济的发展,将不可避免地导致政治大改革。 -
【观念沙龙】张维迎 企业家是一种怪物
作为国内最早提出并系统研究企业理论的学者,张维迎长期关注中国产权制度改革实践,对于“企业家”这三个字,有着独到而深度的认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