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扮演一次临时儿女:陪诊师灰色地带的温情与生意
唯一的不愉快发生在拍胸片时,需要一名家属留在放射室扶着杨阿姨。保姆耸耸肩,“我身体吃不消辐射的。”最后,王菊留在了杨阿姨身边。而这并不在陪诊师的服务范围之内。 “不是每个老人都了解医院的运作机制,有的老人连挂完号要签到都不知道。”预约挂号、付费、检查、取报告、打印凭证等环节都在拥抱信息化,许多挺过了智能手机关卡的老人此时频频受阻。 一位陪诊“导师”邀请南方周末记者加入他的知识付费社区,门槛价是79元,完整的陪诊课程则要一千多元,“学成以后可以去教别人,一天卖一个人,月收入轻松就突破2万了”。 “病人在送诊的过程中可能身体会出状况,陪诊师没有经过规范训练就会产生风险。所以我们需要一个管理规范,或者法律合同来保证陪诊师自身的权利和责任。” -
官方首度披露海洋微塑料污染:鱼类、贝类等检出微塑料,危害待研究
微塑料摄入人体内会造成什么影响?相关研究仍在进行中,“目前全球没有直接证据表明,摄食含有微塑料的海产品对人体健康有影响。”不过,王菊英强调,微塑料可能继续分解为更细小的颗粒,潜在影响不可小觑,需要引起大家高度关注。 -
制造王菊: “百万”粉丝和他们的狂欢
一个普通人走到造星工业的最前端, 需要多少推波助澜? -
“自己站在舞台上就是绝对的强者” 南方周末专访《创造101》选手王菊
“第一次我爸认真地看了我的表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