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藤校校长被迫说Yes or No,巴以冲突撕裂美国大学
可以看到,犹太学生和阿拉伯学生没有别的共识,但他们都相信,美国面临着越来越多的偏见。 在主流舆论引导下,巴以冲突不但撕裂了美国高校,也刺激了高校内的“取消文化”。 谈论巴勒斯坦“已经成了美国公共生活最后的禁言区”。犹太学生和阿拉伯学生没有别的共识,但他们都相信,美国面临着越来越多的偏见。 -
斋月、逾越节、复活节:巴以冲突在节日中蔓延
今年4月,伊斯兰教的斋月、犹太教的逾越节(4月中下旬)以及基督教的耶稣受难日(Good Friday,4月15日)、复活节(Easter Sunday,4月17日),罕见地遇到一起,以色列的安全风险,正进一步加剧。 “在节日氛围中,以色列犹太人的宗教热情与民族主义情绪,也将到达高潮。” “基于血缘地缘和历史的民族认同,以籍阿拉伯人从情感上或者同情巴勒斯坦,但是在法律上属于以色列公民,认同以色列国家和政府的一切。”这种跨文化、跨国界的身份认同,一直困扰以籍阿拉伯人。 (本文首发于2022年4月14日《南方周末》) -
哲学家列维纳斯与犹太文化
-
《偷书人》:种在土壤里的文字会发芽
《偷书人》的作者从纳粹对犹太文化的劫掠与毁灭的角度写“二战”,这是以往鲜有人涉及的领域。 -
高佑思 一个90后犹太人的中国式成长
“犹太人大都想做成一番事业。为此,他们很愿意融入本地文化,有很强的融入能力。这跟历史有关,他们曾经不断被驱逐,为了生存,他们必须融入不同的国家,甚至变为另一个国家的人” -
“你第二天做啥?”
在以色列与陌生人寒暄,我一再得到这样的反馈:你来自一个大国。他们说这话时的表情或多或少是惊讶的,这同我对他们高度自信、阅历丰富的印象有些相左。他们始终不知道如何控制自己的眼珠在陌生人面前的尺寸。 -
【圈子】棕榈滩旧事 全球四分之一财富的避世天堂 (从25953复制)
有差不多一个世纪的时间,棕榈滩的社交圈坚持了隐秘的准入制度:只接纳在政治、商界、文化等领域顶尖的犹太人。美国的媒体称它像是一个“社交丛林”,飞得不够高的鸟儿只能绕着丛林边缘打转。 -
棕榈滩旧事 全球四分之一财富的避世天堂
有差不多一个世纪的时间,棕榈滩的社交圈坚持了隐秘的准入制度:只接纳在政治、商界、文化等领域顶尖的犹太人。美国的媒体称它像是一个“社交丛林”,飞得不够高的鸟儿只能绕着丛林边缘打转。 -
【火炬传递】哈尔滨:交叉文化的花园
这座城市的侨民来自33个国家,总数近20万。在皇山公墓,有500多个犹太人长眠于此,那些犹太风格的墓地,成为哈尔滨外来文化的象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