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们仍不知道一只燕鸥能活多少岁
“很多人都说,濒危物种没了就没了,为什么要花费这么多人力物力去保护它们?好比前线几乎是一片废墟,不剩多少资源,为什么还要守卫它?因为如果不守,就会有新的后方变成前线。人类对环境的破坏是不可逆的” (本文首发于南方人物周刊) -
年内立法“禁食狗肉”,韩国狗肉生意会否终结?
韩国是世界上唯一一个大规模经营狗场的国家。韩国农业食品农村部“食用狗养殖流通情况调查”发现,截至2022年2月,韩国仍有1156个狗场,共饲养食用狗多达52万只。 “吃狗肉”问题长期困扰韩国社会。爱狗人士将狗视作伙伴、家庭成员;动物保护组织认为,吃狗肉是剥夺动物权利的“物种歧视行为”。而狗肉从业者、狗肉爱好者则认为,吃狗肉不仅是个人选择,还是一种韩国传统饮食文化。 -
保护生物多样性,270部政策法律文件还需如此改进
梳理270部政策法律文件发现,条目相对集中在栖息地保护恢复、污染防治、淡水资源开采、物种保护等因素上。野生动植物采捕、气候变化这两个因素得到的文本关注相对较弱。 -
共同推进物种保护,广东“出招”!丨世界野生动植物日
-
水生生物学者梅志刚:我相信江豚能永远留在世界丨我信
江豚是我国国家一级重点保护水生野生动物,是长江中特有的明星动物,也是评估长江生态系统状况的指示物种。令梅志刚等科考人员欣慰的是,最新的长江全流域江豚科考结果符合科研人员的预期,令人乐观。 -
01:35
网红兔狲“狲思邈”的一生
10月10日,西宁野生动物园发布讣告称,中国唯一一只圈养雄性兔狲——“狲思邈”,在进食时因鸡肉卡喉,不幸窒息死亡,终年7岁半。兔狲是国家二级保护动物,西宁野生动物园发布讣告称:“(狲思邈)用自己的一生,让无数人知道、了解、关注、关心兔狲这一物种,并在我国兔狲人工繁育研究的道路上,立下了不朽的丰碑。” -
02:7
小熊猫——“我很可爱,但我濒临灭绝”
每年9月的第三个星期六被定为“国际小熊猫日”。它被《世界自然保护联盟濒危物种红色名录》列入“濒危”等级,是中国国家二级保护动物。过去半个世纪,由于栖息地大规模减少以及人类狩猎活动的影响,小熊猫的种群数量减少了40% -
作别白鲟:苦追十九载,难逃悲剧;水生物种,频亮红灯
农业农村部长江办答复南方周末记者称,长江鲟和中华鲟等物种濒危程度加剧,说明栖息地功能受损等影响因素仍未消除,长江珍稀水生生物保护形势仍不容乐观,水生生物多样性的恢复仍需付出长期艰苦的努力。 如果重新发现灭绝物种,或人工繁育和放生重新建立了野外种群,并且有相应证据,IUCN红色目录级别就会随之调整。不过令人惋惜的是,对白鲟进行人工繁育的可能性几乎为零。“我们一直在做技术储备,期盼哪一天它回来了、出来了,我们能帮助恢复种群。” (本文首发于2022年7月28日《南方周末》) -
“饲养员暴击猩猩”?动物园须认清新定位,但舆论切不可“率兽食人”
一个物种是否值得保护,取决于其科研价值、经济价值和濒危程度,与它是否可爱无关。爱护动物,关键在于把握好度:无论野生动物还是家养动物,我们既要反对残忍虐待,也要反对重兽轻人。 -
长江禁渔,鱼多了,但勿以单个物种数量论英雄
虽然禁渔初见成效,一些地区鱼虾数量增多,但评判禁渔效果不能以个别物种的数量论英雄,生态系统的每个物种息息相关,应关注生态系统的结构优化。 白鱀豚、白鲟等水中顶级物种的消失,背后是生态系统破坏。物种要保护,生态也要修复,缺一不可。 所有的水生生物甚至水中的昆虫、幼虫都有迁徙的习惯,在江与湖之间移动,它们的迁徙被阻止,基因多样性交流也就随之减少。 (本文首发于2021年10月21日《南方周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