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救赎·突破·成就 ——《西游记》读后感|初中组二等奖
-
豁达的沙僧应是我们生活中的偶像——读《西游记》有感|初中组三等奖
-
现代版“西游记”,行程18万里去佛祖故乡
佛缘之路仿照《西游记》中唐僧西天取经时倒换通关文牒的做法,沿途请寺庙的师父在宣纸上题写寺名、加盖三宝印和寺章,按时间顺序拼接后,长达百米。“相当于一卷驴友日记,证明我们走了这么远,不是假的。”李进对南方周末说。 图片80万张,视频2万小时。“我们相当于做了一次对中国佛教文化现状的普查。”李进说。 -
猪八戒其实是黑猪,与孙悟空天生一对、互为镜像
《西游记》诞生的时代,明代的中后期,社会主流并不是大家在冒险创业,“边庭流血成海水,武皇开边意未已”,那种雄浑又残酷的时代精神,早就是过去时了。这个时代主流就是:你再优秀,也只能贴着既定的社会规则往上努力,大多数人生活的空间,不管是地理空间还是社会空间,都是相当狭小的,在这个狭小的空间里,人和人之间的内耗,要远远大于开拓性的奋斗。 《西游记》写孙悟空和猪八戒,仿佛就是写的这样一种环境里的人际关系,他们不是两个素质近似的人在既竞争又合作,而是代表两种不同的人生态度和生存策略。 -
缔造黑神话——独家专访《黑神话:悟空》制作团队
从《西游记》问世那一刻起,那个自宋元时代小说话本里就已反复出现的猴精,正式拥有了一个丰满的文学形象——孙悟空。 其后至今的四个多世纪,伴随无数从《西游记》衍生的小说、戏曲、画本、影视、动画乃至电子游戏,孙悟空逐渐成为这个星球上最知名的神话角色,以及中国人精神世界中最别具一格的图腾。 所以从《黑神话:悟空》立项并进入人们视线那天起,它就不可避免地被寄予远超它本体价值的期望和想象。它被视为一个国家游戏工业能力、艺术审美、文化叙事的一个侧面。在电子游戏成为重要文化载体的21世纪,一个并非理所当然的期待,在今天显得不言而喻:一个伟大的文明,应该有配得上它的伟大游戏。 一个不被看好的团队,想用中国人心目中最独一无二的猴子,做一个举世瞩目的作品,无疑是一场不亚于西行取经的冒险。情怀不能当饭吃,制作一款对标国际一线的游戏大作,既需要汪洋肆恣的绚丽狂想,也需要一系列精密复杂的工业流程。 浪漫有可能是残酷的东西,缔造一个黑神话,是一次仰望星空的旅程,也是一段如履薄冰的征途。 这是《黑神话:悟空》诞生的过程,是一只灵猴历经劫难后涅槃成神的传说,也是一群中国游戏人随波逐流后找回初心的故事。 -
疗愈时代的孙悟空两难:快乐做山贼,还是安心当条狗?
孙悟空形象的演变,映射出一代代中国人的精神面貌。“我们对孙悟空的潜在设定,他的叛逆、抵抗与拯救,都是特别内在于中国的问题。它不是古典的,恰恰是当代的问题。” “《大话西游》意外切中了年轻人的代际经验,也就是孙悟空的两难选择:快快乐乐做山贼,还是安安心心当条狗?或者我总结的:保持天真,则注定无能;成为英雄,则必然虚伪。选择去西天取经,戴上紧箍咒,被束缚的同时也意味着稳定;去做山贼,你自由了,但你也可能什么都没有,朝不保夕。” “从《大话西游》到《悟空传》,孙悟空很痛苦,还在追问意义:这样做对吗?还是应该那样做?而现在很多人不渴望追问意义了。包括这几年疗愈或者说治愈系的出现,都指向了当下对一种慢节奏、平静、温暖叙事的渴望。这与《西游记》作为神魔小说的节奏不一样,人家要升级打怪。还比如现在很多修仙类的网文,都不往外走了,而是向内修炼。” “每当出现一个二元选择的时候,别人就会问,你选至尊宝还是孙悟空?你选小我还是大我?我拒绝给出答案。问题在于,是谁为我们创造了只能在二元环境做选择的空间?一面是具体的、微小的幸福,一面是那种超越性的乌托邦前景,二者是共存的关系。” -
金圣华:桑榆客东游记 | 人来人往
世界真是变得太快,以前珍惜“邂逅、乍相逢、不期而遇、意外的惊喜”,现在却讲求“预先筹措、有备而来”。 -
张继海 | 司马季主的异代同调
从《史记》《汉书》说到《西游记》,扯得有点远。自古以来都把卜筮视为贱业,但是这个行当也有它的门道和行业规矩,也曾卧虎藏龙,是我们了解古代社会的一个窗口。 -
陈晓平 | 《老残游记》索隐补正
李秉衡诚为当时公认的“君子”,徐赓陛也是有能力的干员,他们在阻碍近代工矿企业发展方面出奇地一致。 -
流水账背后,隐藏着另一个新的世界……
阿坚想写说明文,因为现象是不带成见的,他就用亲自捕捉到的现象来保证真实,凡不是亲自到访、不是亲眼所见的,用词用句上都极为克制,不做过多延展,最后成就了他这种独特的写作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