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欧洲疾控中心:“新冠大流行演变难以准确预测”
由于高发的新冠大流行疲劳和消沉,以及随之而来的人口福祉下降,人们希望摆脱当前的情况。然而,大流行将如何演变不可能准确地预测,也没有理由相信在Omicron波消退后不会出现其他新的变体。 欧盟/欧洲经济区的一些地方,可能会从“大流行”走向“地方性流行”(endemic state)或者是“后急性阶段”(post-acute phase)。即便如此,我们也必须警惕地方性流行病仍可对卫生保健系统造成很大压力,还可能导致大规模暴发。 中疾控流行病学首席专家吴尊友认为,感染新冠后免疫维持时间短,病毒不断快速变异,“3月份成为新冠疫情世界大流行结束的关键时间点”这种观点,科学依据不充分。2月22日,中国工程院院士钟南山表示,在人与病毒的斗争中,最高的人权就是人的生命,是健康的生命。“我们不会容忍自然感染导致大量的长者死亡,所以我们的政策仍然是争取动态清零”。 -
《细胞》杂志发文追溯新冠病毒起源
文章说,人类历史上没有任何一场流行病由新型病毒逃逸引发,也没有数据表明在新冠疫情暴发前,武汉病毒研究所或其他实验室正在研究新冠病毒或任何足以成为新冠病毒祖先的病毒。 -
世卫组织梳理新冠病毒与流感病毒的7个区别
-
为什么流行病毒总引起人们的恐慌与歧视?
其实疾病并非是遥远的“异类”,而是人们无法逃避的真实现实。把每个人如何对待他人的态度集合在一起也就形成了所谓的社会“共识”,因而歧视的危险性绝非仅限于口头。 “知道”(nz_zhidao)跟你谈谈,面对流行病毒,为什么我们会有标签式歧视。 -
疫情防控,期待更多流行病学家的声音
流行病学家在疾病防控的顶层设计中也应该发挥他们的专业特长。他们和临床医生、病毒学家一起,可以从人群、病人和病原等不同角度,全面、综合地提供防治策略。 -
发现新型禽流感病毒的30天
疾控系统的“临战状态”实际从2月26日开始,3月10日,H7N9被初步“捕获”;3月29日,国家疾控中心完成病毒基因测序,确认新型病毒。自H7N9的消息公布后,权威消息与小道消息的较量就从未停过。板蓝根冲剂再度成为“万能神药”,人们将死鱼、死鸟、死猪反复与H7N9联系到一起。“公众质疑为何卫生部门3周后才公布首批病例,但看来这更多地与实验室和流行病学分析难度有关而非故意隐瞒。”新华社援引《大西洋》月刊评论并总结说:中国政府显然汲取了SARS的教训。 -
全国确诊感染H7N9患者增至16人
截至4月5日17时,全国共报告人感染H7N9禽流感确诊病例16例,其中死亡6人。报告的16例确诊病例间未发现流行病学联系。6日起,上海全市范围内暂时停止活禽交易,并关闭所有活禽市场。国家禽流感参考实验室再次从上海市送检的样品中检测到19份H7N9禽流感阳性样品。浙江省一名患者病前在某活禽摊点购买并食用过鹌鹑,该摊点上的鹌鹑被检出N7H9病毒。 -
世卫组织宣布甲流大流行结束
总部位于瑞士日内瓦的世界卫生组织10日宣布甲型H1N1流感大流行结束。这意味着本世纪第一个由世卫组织发出最高级别警报的大规模洲际流行病疫情在爆发一年多之后得到了有效控制。该组织发出的甲型H1N1流感第6级、即全球大流行的警报也得到解除。尽管如此,陈冯富珍仍警告说,进入大流行后时期,并不意味着甲型H1N1病毒已经消失。 -
世卫调整甲型流感疫情通报方式
世界卫生组织16日宣布,鉴于甲型H1N1流感快速传播,将不再要求疫情发生国定期向世卫组织通报新增确诊病例,而是建议将精力主要放到对病毒本身和对疫情异常事件的监测上来。对于那些目前尚未出现甲型H1N1流感的国家,世卫组织要求,一旦首次发现病例,仍要向世卫组织及时通报,在疫情最初期,还要尽可能提供每周的累计病例数和病例的流行病学特征,以便世卫组织跟踪掌握甲型H1N1流感在全球的传播情况。 -
韩卓升:“完全遏制不现实,当前应重缓解”
这一株猪流感病毒是之前没有过的。它不能与以往任何瘟疫或大流行病相提并论,因为它尚未成为这样的大流行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