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设计向善的注脚,是创造属于“人”的发明
AI时代,我们依然在一届又一届的戴森设计大奖的获奖者身上看到了“人”的不可替代性和主体性,而这也印证了戴森始终信奉的“原创思维,突破创新”的理念。 戴森正通过创新科技以及其背后独特的工程师文化,解决那些常被人们所忽视的问题,塑造一个创新驱动的未来。同时,这也让年轻一代的新生力量看到成为发明家的可能,以创新之力,绘制一个更加美好的明天。 -
英国多地发生族裔间冲突:多元化的必然结果?丨快评
19世纪初,英格兰诗人威廉·布莱克创作的“英国第二国歌”《耶路撒冷》(Jerusalem)里的歌词也往往为白人民族主义者引用,将外来移民比喻为“黑暗撒旦”:“圣城是否建在这里,在黑暗撒旦的磨坊之间?”(And was Jerusalem builded here, among these dark Satanic Mills?)布莱克的诗句本是对英格兰历史的讴歌与对未来的祈愿,但今天却不幸成为由“文明的冲突”代下注脚的疑问句。 -
“超级黑天鹅事件”一战爆发110周年:新一代民族主义者如何点燃了火药桶
英德混血、传奇的世界主义者哈里·凯斯勒(Harry Kessler)伯爵在战后回望历史时深情地表示,“那些非常尊贵、老派、普世的事物,那个仍是农业当道的封建欧洲,那个由绝代佳人、优雅国王与联姻王族组成的世界,那个18世纪的欧洲与神圣同盟……这一切都如美人迟暮一样衰弱朽坏,终于消亡不再。”这段精彩旁白呼应了间战期(1919-1939)欧洲“西方的没落”的情绪,也为新时代的到来写下注脚:欧洲不再是老派的欧洲,包括民族主义在内的新兴意识形态,在这个世纪主宰了欧洲。 -
蒋奇明 配角的锋芒丨2024青年力量
对于演员来说,一张脸传递出的信息能丰富到什么程度?从《宇宙探索编辑部》里的那日苏、《漫长的季节》里的傅卫军,到《哈尔滨一九四四》里的田小江、《我的阿勒泰》里的高晓亮……这一年的大小屏幕上,演员蒋奇明贡献了这些迥然不同的小角色,在配角的有限体量中,呈现出每个人物的棱角与锋芒。这位穿梭在话剧剧场和影视片场之间的年轻演员为表演所做的注脚是,这是一门关于理解人和诠释人的艺术。 -
涌入夜校的年轻人
穿过历史的定义,“夜校”成为理解当下年轻人生活的新注脚 (本文首发于南方人物周刊) -
时间的注脚
时间的艺术与魔力,让酿制期间纯粹清澈的匠心风骨传承千年。 -
80后姐姐跟00后小奶狗生了娃?姐弟恋是男女双向解放的注脚丨快评
在经济最强者那里,无论男女,只要愿意向下兼容,都享有最大的选择权,不存在另一方索要彩礼的问题。不过,任何一方既要对方经济优裕,又要对方赏心悦目,还要对方跪舔,是行不通的,在经济资源、基因利益与情绪价值上,要看自己能提供什么又能得到什么,对等均衡才是婚姻不变的底层逻辑。 (本文首发于2023年4月13日《南方周末》) -
澳门松山:坐看风云际会
镜湖医院北门前的孙中山铜像与平素常见的“国父”立像不同,并非目光炯炯、坚毅稳健的政治家形象,而是披着白大褂、戴着听诊器、目光深沉、凝神思索的医师形象。或许,正是松山脚下的沉思促使这位年轻的医师走出诊所,离开澳门,奔赴国运潮头。 而松山脚下发生的这些往事,注定会成为一个文明古国在现代化的曲折进程中几个韵味悠长的注脚。 (本文首发于2023年3月9日《南方周末》) -
深夜大湾区:凌晨健身房、外卖火锅与24小时便利店
大湾区各个城市有着近乎相同的文化传统,加上年轻化的烙印,八千多万人的消费习惯有彼此相连的共性。 无论是新兴健身、餐饮,还是传统零售,各行各业借助数字化工具的创新和自我突围,为大湾区留下商业故事的新注脚。那些存在于顾客和门店之间的连接,也成为中国数字经济新消费的未来剪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