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美反导系统站上中东冲突C位丨智库视点
导弹攻防战——包括火箭弹攻防战在内的对抗,越来越成为局部战争、武装冲突和反恐作战的重要内容之一,甚至已经发展到大规模的导弹攻防战。 通过实战战例和试验数据的积累和学习,美军全球一体化反导体系的实战能力将会不断增强。目前美军已经把“萨德”应急部署到以色列,未来可能的冲突中其表现值得大家拭目以待。 -
特朗普胜选,会如何“尽快结束”俄乌冲突?
特朗普在俄乌问题上的政策转向,与其说是“亲俄”,不如说是对欧洲盟友的施压。 特朗普在俄乌冲突的政策立场上宣示“事不关己”,并不意味他一定会对乌克兰“断供”。恰恰相反,“武装乌克兰”的选项是摆在桌面上的明牌。 期望特朗普化身绥靖主义的和平使者,无异于幻想。“让美国再次伟大”号召起来的保守主义支持者,不会接受美国的对俄外交“示弱”。 -
致命恐袭,土耳其深陷“和解僵局”
这些地区的库尔德武装力量聚居区,在一定程度上成为了库尔德人的“避风港”。这种跨境活动使得土耳其与邻国的关系也变得复杂。 “库尔德分离主义不可能实现分裂国家的目标,追求更大的自主权也不太可能成功,土耳其政府也不太可能彻底解决库尔德问题。” -
以军坦克冲破联黎部队驻地大门 美国再拉偏架援以“萨德”
近期,以军屡次袭击联黎部队引发国际社会强烈谴责。13日凌晨,以军更是变本加厉,派出坦克冲闯联黎部队营地。 面对以军公然违反国际法的暴行,美国却再次展现“拉偏架”的天赋,于同日宣布对以色列提供“萨德”反导系统并派遣相关美军人员。 与此同时,以军对加沙、黎巴嫩军事行动还在持续。13日当天,哈马斯、黎真主党武装人员与以军在多地爆发激烈交火。 -
跨境空袭专业户,胡塞武装向美以实施消耗战?丨智库视点
红海行动更像是一场经济战,折磨着美以领导人和将领。 -
边境“迷航”,伊朗总统出访后坠机遇难
伊朗国家通讯社“IRNA”公布视频显示,坠机地点位于绿色山脉中的一个陡峭山谷中。士兵们用当地阿塞拜疆语说:“就在那里,我们找到了。” 伊朗政府5月20日发表声明说,总统莱希在直升机事故中遇难后,伊朗政府将继续运行,“不会受到干扰”。 伊朗总统的职权主要在社会、文化、经济等事务上,武装力量的控制权,安全、国防和重大外交政策问题的决断权掌握在最高领袖手中而非总统手中。 -
56年来的首次校园逮捕,引爆了美国高校的反以浪潮
美国当地时间2024年4月18日下午1点30分左右,全副武装的纽约警察涌入哥伦比亚大学校园大规模抓捕参加反以色列抗议集会的学生,引发空前震动。一场美国高校师生的反战抗议潮,也开始逐步蔓延至全美其他大学校园。 -
三“虎”被同日开除党籍;工行青海分行设立人民武装部丨时政周报
全国哲学社会科学工作办公室主任洪大用任中宣部副部长。 “70后”北京市副市长高朋被查。 上海:设立专项经费,支持医务人员投身科普。 2023年侵犯著作权类犯罪人数同比上升1.4倍。 一周时政新闻回顾(2024年4月19-26日) -
445公里,走了四个月:战火下的中缅货运生意
“现在,货物一出国门,傣族山兵收一道‘过路费’,克钦军、德昂军再收一道,到了105码还要给缅甸政府交税,”蒋聪回忆着次数最多的一次上“税”,前前后后要给四次钱。 为了确保顺利通关报税,中缅物流从业者会从缅甸雇用报关员。物流商张新告诉南方周末记者,多名报关员被缅政府以“资助地方武装”为由逮捕。 战争期间,哪支军队会收多少钱,边贸商、物流公司和货运司机心里都没底儿。 一些边贸商向南方周末记者透露,军阀拦住了救火团队,任由火势蔓延。缅甸消息称,约120辆货车被大火吞没。缅甸军方和同盟军相互指责是对方纵火。 -
北约欲群殴俄罗斯,新围剿战打响了?丨智库视点
北约在欧洲举行的“北欧响应2024”演习,是实战化模拟与俄罗斯发生武装冲突的场景,这种在俄罗斯与北约接触线附近举行的演习,正在加剧紧张局势,增加发生军事事件的风险。 北约成立之初,只有一个成员国挪威与俄罗斯接壤,波兰在1999年、波罗的海三国在2004年先后加入北约后,北约和俄罗斯陆地边界增至约1200公里。芬兰与俄罗斯陆地边界超过1300公里,现在,北约与俄罗斯陆地边界长度翻倍。 这将使得美国北约和俄罗斯的对抗,趋向多点全方位,进一步加深美国和俄罗斯的矛盾,北约和俄罗斯的对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