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01:57
广州旁边的这个楼盘,最近卖出15.5万元的两室精装房?
-
楼市新政“三箭齐发”,北上广深四天扫描
仅从周末两日数据来看,一线城市的楼盘带看数及成交量均有上升。 因城施策制定细则,除公积金外,其他政策在一线城市不一定能落地。 -
“撤辣”首月,赴港囤房的内地人
公开数据显示,自2月“撤辣”后的一个月内,一手新盘交投量突破4000宗,而“撤辣”前一个月仅有229宗。香港50个指标二手楼盘平均每周有60宗交投,一个月成交量涨了约1.75倍。内地买家对港置业的查询量,已增加40至50倍。 目前香港房产市场,1000万以下的房子最好卖。有数据显示:2024年3月1日-17日,全香港有2647套一手房的成交,1000万以下的房子为2050套,1000万到3000万为425套…… -
大企业进驻,中小企业承压:“建筑之乡”江都的“正规”命题
拔地而起的商业楼盘背后,隐含的是当地地产市场的日渐饱和,这也意味着当地建筑行业的发展空间在日渐减少。今年过年回去,我发现这样的情况变得尤为突出。以当地最大的建筑集团为例,其官网数据显示,2023年营收为365亿,同比营收增长才12亿,增速仅为3%。当地人调侃,这样的增速都没跑过6%的通胀率。 -
01:53
154套新房雪藏12年后打折抛售,一个多月内近九成未成交
近日,北京朝阳区住建委打折抛售了154套雪藏12年的新房,但一个月过去还剩134套未成交。据业主反映,该楼盘还有400余套空置房。对购房者来说,除了关注价格,也要关注小区空置房情况,避免“跳水”风险。 -
珠海一楼盘“5折”卖房背后:“限跌令”没取消,开发商八仙过海
珠海允许开发商调整备案价,但许多城市不允许。 购房者以130万总价的30%支付首付款,但开发商仍按160万备案价网签,超出的首付款由开发商垫付,售房流程走完后,这笔钱依然从政府监管账户回到开发商手里。 一些地方政府也开始以团购等方式打破售价限制。 -
房子烂尾,购房者停交房贷却上黑名单:正确的维权方式是起诉开发商
当购房者发起诉讼,要求解除商品房买卖合同,法院参照最高法案例支持其诉讼请求,则购房者也就连带解除了还贷义务。近年来,已经有多地法院支持购房者就楼盘烂尾,与开发商解除商品房买卖合同,由开发商承担向银行偿还本息的义务。 -
“最优先保护购房者的权益”:再也不怕买到烂尾楼了?丨快评
购房者被赋予的最优先受偿权,行使的条件实际上更严格了:旧批复只要交付商品房的大部分款项(51%?)就能享有这一权利,新批复要求必须交付全款才行,这意味着没有交付全款的购房者不能享受这一权利。一些购房者面临一个两难:自己已经交了一个首付,也明明知道这个楼盘已经烂尾了,这时候怎么办,是损失一个首付认栽出场还是付足剩余的房款以获得这个最优先受偿权(拿到房子)? -
从“垫首付”到“送首付”,深圳这个楼盘再度铤而走险
“房屋的价值并非网签备案的价格,也不是办理按揭贷款时的评估价值,实际上是以虚高的评估价骗贷。” 购房者实际首付不够,说明可能缺少资金实力和还贷能力,未来可能存在断贷风险,银行难以收回贷款,坏账率受到影响。 在深圳,楼盘无论涨价还是降价都不能超过备案价的15%。信城缙悦花园备案价约300万的房产实际仅卖240万,降价幅度为20%。 -
状告开发商采集人脸信息案胜诉,避免成为“透明人”依然很难丨快评
同样是消费场景,机场与高铁站等敏感场所使用人脸识别系统的正当性,就明显要比楼盘采集人脸要高得多;在“必须刷脸”的消费场景比如某些网络平台/支付平台,用户可以从人脸采集里分享平台方的收益,或是享受一定的便利(安全性另当别论),必要性也要高出“人脸信息成为商家免费产品”的那些场景;又或者在一些需要特别安全保障的场所,人脸识别甚至会是被采集者为了保障正常生活秩序的合法需求(比如私人住宅,高档酒店,机舱,驾驶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