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随感录 | 文化交流是族人本能之事
(本文首发于2020年12月10日《南方周末》) -
他的童年,你的童年,我的童年 ——从20后到90后作家们的童年记忆
编者按:你什么时候回忆童年呢?忙碌的人们停不下来,可是一旦停下来回忆片刻,谁不怜爱那个也许遥远,也许不太遥远的自己呢? 生于1950年代的作家高建群说,他写完这则应南方周末编辑之约的童年记忆后,止不住哭了很久。 生于1920年代的王鼎钧,是我们能约到的最年长的作家,他今年96岁高龄了,在纽约定居多年,自从少年时期离开山东老家,就再也没有回来过,对他来说,童年和母亲永远留在了那个地方。这里面除了前南方周末主编左方、画家杨先让和编剧郝建教授之外,其他都算专门写作的人。每个作家只有五六百字的篇幅,而勾起的情思是绵长的。——你也借此回忆自己最美好的时光吧。 -
病榻忆歌
(本文首发于2020年5月14日《南方周末》) -
杨先让:民间美术未被发掘的宝藏多着哪!
这是“黄河十四走”的第一走,从北京出发,途经安塞、米脂、榆林、延安、洛川,队员只有中央电视台录像队,加上杨先让、吕胜中和靳之林三人。 -
故忆 | “哑行者”蒋彝
他的成就,国内却少人知道,这是一个很大的缺憾。 -
瞻仰先贤韩乐然
在美术界混荡了六七十年的我,对很多重要的人与事,依然无知,深感遗憾。 前几年,在中国美术馆一个偶然的机会,看到只有几幅表现西北少数民族的水彩写生,竟是一位朝鲜族画家韩乐然所作。他对我是个谜,我闻所未闻,我惊奇,于是我企盼了解更多。 -
《散原先生像》 ——也说齐白石画
我问他关于齐老先生画的《散原先生像》一事,是否在国内美术史论界引起一场“石击水潭波浪起”的效应。袁宝林教授回答:“否。”只有华君武看到《艺术》杂志上发表的《散原先生像》后,写了一封信给《艺术》杂志负责人说:“我是第一次看到齐白石的人物画,大吃一惊,画得那么好。如果能写点什么,必定大放异彩。不只是现在大家所了解的齐白石,仅仅是大虾、螃蟹……” -
怀人 | 杨先让:我两个孩子的高叔叔去了
1960年代早期,在我的教学过程中,高桂林是我最关爱的一位学生。几十年来,他是我的两个孩子的“高叔叔”。 -
父亲的悲哀
那些可歌可泣血泪斑斑为国为家的先辈们的事迹,让我怀着一颗敬仰之心,写此悼文以寄托哀思。 -
一个人的泰安皮影戏
演了一出皮影后,我拉着范正安的手,难以表达自己的心情,泪水不自觉地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