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伊拉克战争20年:伤痕、谎言与混乱的未来
如今,伊拉克的安全局势虽然有所改善,但还是并不安全。路边炸弹、极端组织等安全问题,电力不足、医疗薄弱等民生问题,依然困扰着伊拉克人民。 萨达姆政权被推翻后,美国以西方民主制度为模板,试图将伊拉克打造成所谓“中东民主样本”,却将伊拉克拖入了教派冲突、族群对立、派系矛盾难以调和的政治乱局中,参与政治角逐的各个政党也进行着利益勾兑。 (本文首发于2023年3月30日《南方周末》) -
蒙古国煤矿腐败案背后:经济转型之痛,民生改善之艰
这次抗议中,虽然蒙古国总理在议会中宣布将对塔温陶勒盖矿业腐败案涉案人员进行听证和调查,但这很难从根本上平息民众对于腐败问题的失望及愤怒。 -
危机、改革与大选:哈萨克斯坦即将迎来“第二共和国”?
新冠疫情的大流行也使原本就疲软的经济雪上加霜,失业增加,物价上涨,民生改善的脚步开始放缓。 -
全国政协委员、中央党校原副校长赵长茂谈共同富裕:“不好高骛远,不吊高胃口”
富不富裕是生产力水平问题,是否共同富裕是分配制度问题。 要坚持尽力而为、量力而行,要在教育、医疗、养老、住房等人民群众最关心的领域精准提供基本公共服务,重在提高公共服务水平,把保障和改善民生建立在经济发展和财力可持续的基础之上。 (本文首发于2022年3月10日《南方周末》) -
【每日一习话】在发展中保障和改善民生
-
美国撤离,阿富汗往何处去?
显然,塔利班需要洗脚上田,完成从军事集团到执政集团的转变,在苦难中挣扎了近半个世纪的3000万阿富汗人民,也急需休养生息。有了美国的前车之鉴,外国干涉的危险暂时不复存在,但要修复破碎的河山,团结各个民族、部族齐心协力发展经济,改善教育和民生,哪一桩都不是容易的事。 -
大型文献专题片《敢教日月换新天》第十四集《改善民生》
-
“一个保护区有内地两个省大”,青海探解自然保护区难题
6月5日为“世界环境日”,2021年的主题是“生态系统修复(Ecosystem Restoration)”,中国的主题是“人与自然和谐共生”。 “当初青海的自然保护区划得太大,一个保护区是内地两个省的面积。”自然保护区的核心区和缓冲区禁止开展旅游和生产经营活动,而当地部分乡镇、村庄往往身处核心区和缓冲区内,修路、通电等改善民生的活动都受到了影响。 目前青海省根据上级指导方案调整自然保护区分级,“三区变两区”——由原来的核心区、缓冲区和实验区变为核心保护区和一般控制区。 -
共享发展,民生改善奔小康(总书记擘画高质量发展)
-
《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三卷金句之提高保障和改善民生水平
关于提高保障和改善民生水平,一起来学习总书记的这些金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