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疑罪从无”应警惕“泛疑罪化”:访清华大学法学院教授张建伟
“疑罪从无”的关键在于如何判定“疑罪”,如果不是疑罪,却按“宁纵勿枉”去判,必然导致“出罪”之错增多。疑罪从无已经深入人心,但是对于疑罪本身却缺乏深入研究,导致如何判定疑罪成为问题。 “泛疑罪化”就是把一些本不属于疑罪的案件当成疑罪。按当前一些法院的“防错”意识,恨不能把犯罪嫌疑人的作案过程用数部摄像机无死角地拍下来,才算证据确实、充分。但是,现实中怎么可能都做到这一点呢? -
严明:在摄影中遇见心软的神
“这些照片在视觉上被深挖,使得情绪浓度更高,而不只是某种瞬间状态的重复抓取。我期待相遇,但又害怕某种重逢,所以,永远要到新的地方去。” 只要看到那些值得垂怜、同情或感慨的事物和人,他觉得摄影师就应当驻足、凝视,“咔嚓”,拍下来 (本文首发于南方人物周刊) -
显影现实,激活记忆 ——顾铮眼中的中国当代摄影四十年
“当前一个最突出的问题是,摄影家与社会对纪实摄影作为文化批判装置意义的认识远远不够。一些社会问题,比如环保问题、消费文化与当代生活的关系、以追求现代化为代价出现的贫困问题等都没有在纪实摄影中获得令人印象深刻的严肃回应” (本文首发于南方人物周刊) -
反诈民警老陈重返直播间:“我请问你,我们公安的宣传你看了吗?”
做直播的想法最初来源于我母亲。我回老家看她,发现她在刷快手、抖音,家里什么稀奇古怪的事都拍下来。我想,原来大家都来自媒体了,我们这些公务人员还在干什么? 反诈宣传对于我来说,完全是利用业余时间在做一个事儿,没有任何考核与奖励。 做了6个小时直播连麦,有1.2亿的流量。我去外面吃饭,一帮人排队跟我照相。我一想,怎么成名人了,不好玩,不好玩。我还是喜欢做个普通人。 (本文首发于2021年9月30日《南方周末》) -
我代你举起摄像机
1001个叙利亚人用手机把看到的、经历的拍下来,传到社交网络、视频网站,穆罕默德再从中筛选剪辑。很多画面是模糊不清、颤抖的,不时还被手和炸弹扬起的尘土遮挡住镜头。……电影《银之水:叙利亚自画像》掀开了2011年叙利亚内战以来,叙利亚残酷现实的一角。 -
“哪怕捐两毛钱,也要到处说”
陈光标在时代广场附近,试图把口袋里的全部现金送给碰到的小贩或流浪汉。有几个人在看到中国富翁递过现金的第一反应是拔腿就逃。这一幕被《纽约邮报》的记者拍下来,迅速成为各大网站转载的热点。但不是所有人都拒绝了这份“运气”。陈光标的下一个目标慈善活动地点,是朝鲜。 -
【写真】海岸线
我非常喜欢黛安·阿勃丝的那句话:“我真的相信世上有些事情如果我不拍下来,就没有人会看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