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向真实的语言生活寻求答案丨记者手记
他相信教育的要义并不在于让学生掌握多少知识点,“我们往往偏离了语言生活,把外语阅读(也包括其他语言技能)变成了单一的讲词汇、讲语法、串讲课文的过程,把原本鲜活的语言变成了单一的知识灌输。这样的上课方式,即使有再多的课时也是不够用的”“核心目标就是如何让学生真正阅读、思考、交流起来”。 -
有奖征集丨聆听你的“美好回音”
“哪些瞬间让你感到他人的善意与温暖?” “两块巧克力”,“一盒牛奶”,“一张便签”,“50块钱的转账”,高赞话题下面的回答,如同一把无形的放大镜,赋予那些生活中的不经意的细节,触动心中最柔软的角落的力量。 这几年,“美好生活”的定义在被重新思考。从前,更主流的叙事总是将“幸福”与物质达成度做正相关衡量。而如今,逐渐放缓的步调下,更多人开始关注个体命运的表达,曾经被高速运转的社会齿轮所忽视的,流动在人与人之间的善意与温暖,再次成为促醒疲惫生活的“多巴胺”,传递到生活更宽广的疆域。 失意时的鼓励,迷茫时的指引,无助时的依靠,遇困时的帮扶……这些闪耀在平凡生活里的人情,在未来的某个时刻,总会以另一种方式出现在我们身边,发出善意的回响。 它们可能是——乡村学生长大后,请当年借出时间和知识的支教老师吃顿饭;走出阴霾的小镇青年,向曾经借Ta信心的人说声感谢…… “你帮别人打了伞,日后有雨落在你身上时,也会有人为你撑起一把伞。” “回音”是回响,是回馈,是回应。你是否也在日常的人情往来中感受到善意的流动?或者和某个人的连接让你感受到了正向反馈,又或者在哪个瞬间你收获了“念念不忘,必有回响”的温暖? 2023年,南方周末联合还呗发起征集主题为有关“美好回音”的有奖活动。期待你与我们一起,共享人世间的美好回音。 -
米兰·昆德拉的文学遗产是什么?
“一个好的作家,不仅是用故事激起一时的共鸣或感动。” 语言的多样性给米兰·昆德拉提供了另一种可能——因为即使用法语写作,他思考的仍是他的精神家园问题,只是用另一种书写方式对人的存在展开思考。“实际上到最后,他还一直希望自己用捷克文来翻译他的作品,再回到他的故土。” -
金刻羽:全球化关乎每个微观主体的福祉丨首席访谈⑪
时隔多年,在见证了诸多去全球化对经济造成的负面影响和破坏作用之后,学者们对于如何重塑全球经济合作产生了新的思考,也就是如何寻找更合理的路径实现“再全球化”。 从英国脱欧的情况来看,目前的经济状况要比经济学家预期的后果更为糟糕。经济全球化关系到每个微观主体的社会福祉,其重要性不言而喻。 中美双方可以考虑以促进全球经济可持续发展为出发点,通过合作和适当的方式,减轻和解决发展中国家债务问题。 全球较多金融资产已经存在泡沫,一定程度的泡沫并不可怕,可怕的是政策或者事件的超预期变化,可能会使得资产价值面临重估的风险。 -
赵益民:拆旧建新之外,城市和城中村想象的其他可能
学者赵益民认为,在城市发展中应避免线性化的思维方式,默认只有一种可以接受的城市空间形态和景观特征,清理所有不符合景观需求的建成环境和日常生活空间。还应思考“正规”和“非正规”的界定标准,并且避免正规化的目标把所有异质性元素都纳入到单一维度的想象之中 (本文首发于南方人物周刊) -
许倬云:我的学思历程丨倬彼云汉
我的思考方式如何形成。 (本文首发于2023年2月23日《南方周末》) -
从数学差生到菲尔茨奖得主:谈谈智商与灵商
爱因斯坦曾说:“我思考问题时,不是用语言进行思考,而是用活动的跳跃的形象进行思考。当这种思考完成以后,我要花很大力气把它们转换成语言。”这种右脑与左脑相互交联的跳跃性思维方式,开启了SQ的创新之源。 (本文首发于2022年7月14日《南方周末》) -
特立独行的富翁伯格鲁恩
伯格鲁恩是罕有动物——一个重视知识、思辩与认真思考的有钱人。哲学家伯克说,出钱相助是富人向天才致敬的方式。伯克的天才论在今天已经过时,倒不如说出钱相助使知识更普及,是富人对社会的责任。 -
最高法再审胜诉,服刑结束后养老困局迎转机
南方周末此前报道,一些原机关事业单位工作人员服刑结束后,被当地人社部门拒绝办理退休。有人选择诉讼维权。官司打了十年的济南老人李洋,在2022年第一个工作日收到最高法院再审判决:他胜诉了。 “最高法院的判决是将原来工作年限上绑定的种种待遇解绑,保险就是保险,与工作年限无关。”律师马永杰认为,这种思考方式给类似案件的解决指明了道路,有利于各省统一标准。 -
为什么你经常坐在马桶上思考,却仍然过不好这一生?
美国一项调查发现,人们平均每天花在卫生间里的时间达到35分钟,并且这个时间还在不断增多。“上厕所独处,是一种很好的减压方式,但是任何方法都要适当使用,一旦产生依赖就必定会有影响。” “知道”(nz_zhidao)告诉你,坐在马桶上更加容易思考人生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