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01:12
乔叶:我的书里盛放着我对奶奶的追忆
我奶奶她对我的意义,也是我逐步的随着自己的成长才认识到的。我年轻的时候为什么我觉得我跟奶奶很不一样?因为我觉得我是特别新锐的,其实很毒舌的,很叛逆的,谁的话都不听的。她那么一个敦厚的,保守的,我们俩完全是两级。但后来我发现其实长着长着就跟大家很像了,你所理解的保守,她也并不见得是保守,她可能就是宽容,然后对他人的理解,就是有怜悯之心,然后温厚,可能是这种。封建也未见得是封建,她有时候就是某些原则,她觉得是值得坚持的。什么是传承,可能这就是传承。传承不是表面的,改变也不是表面的,这种说我就烫头发了,她就梳了个发髻,我们就不一样了,我觉得也不是。 -
剧集仆街,演员泪洒直播间,观众表示:“卖惨营销”看腻了
曾几何时,明星演个戏,吃点苦,流几滴泪,粉丝就心疼得不得了,资方也会大肆营销演员有多敬业,“208万”风波后,观众不再“怜悯”高片酬的明星,普通的打工人,勤恳把工作做好是本分,怎么到了明星这里,做好本职工作就成天大的“牺牲”了? “知道”(nz_zhidao)跟你谈谈,如今明星卖惨怎么不灵光了。 -
“清洁工画家”频现:应持平等眼光欣赏,毋居高临下地怜悯
外界居高临下施加给他们的所谓“同情”,他们真需要吗?就生存层面而言,无论做哪种看似边缘化的职业,他们都有养活自己、让自己在凡尘“落定”的基本能力。王柳云便针对可怜她的人说过,“你那么无知地同情我,是你灵魂比我通透,还是我赚的是人民币,你的钱是自己印出来的?”见过大风大浪的她,有着超乎常人的犀利和达观。 -
教宗“忏悔之旅”试图推动种族和解?
无论是原住民、加拿大政府,还是天主教会的神职人员,都期待教宗的到访能够缓和加拿大原住民长期积累的屈辱与怒火。但是,原住民和白人在生活水平、社会地位上的巨大差距依然存在,原住民首领德尔莫尔说,“我们不是在要求怜悯。我们是在要求理解。” -
8.6分黑幕揭露片,看完怀疑人生
如果说《海豚湾》是在不断加深观众对于海豚作为高智商动物的印象,从而催人恻隐怜悯之心的话,那么《渔业阴谋》则是借助人类的“诸般恶行”来坦陈自然世界的千疮百痍。 -
一辈子的配角吴孟达去世成“主角”:因讲述市井人物的不甘、挣扎与欲望引发共鸣
吴孟达以贫穷的、猥琐的、糟糕的银幕形象,赢得了许多正面角色形象一辈子也不可能得到的喜爱和尊重,在于他过去的作品,以超前的方式讲述了市井人物的不甘、挣扎与欲望。他饰演的角色,在侮辱、贬损、诅咒自己方面愈是卖力,观众就愈是能感觉到生存之不易、尊严之难得,在为情节发出笑声的同时,内心也会产生深深的怜悯。与世长辞这件事,让观众有了赋予他“主角”光环的强烈愿望,基于吴孟达这个人物所产生的离别情绪,也因此被合理地投射到了香港这座城的现在与过往。 -
重赏不一定能解决问题
防治这样的疾病,首先当有人性的怜悯和人文的关怀,否则就异常坚硬和冰冷。 -
不要让爱寂静无声
没有慈悲(怜悯)的共通感,我们就处在与别人的陌生状态。 -
不是窦唯落魄,只是我们对平凡的人生充满恐惧
窦唯不需要你的怜悯,还是先怜悯下可怜的自己吧。 -
人生棋局里的奇着
人如棋子,在历史大变局中往往身不由己。期盼历史车轮前行时,尤能怜悯苍生,爱惜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