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管+用”双管齐下,SHEIN构建废弃物循环利用体系再获认证
-
第98家央企成立,“国家队”下场“收废品”
“两新”工作持续推进将会在未来一段时间产生大量废旧物资,需要通过回收循环利用工作应对此问题,组建中国资源循环集团即为举措之一。 近年来联合国等国际组织都在推行循环经济,也就是以资源节约和循环利用为特征的经济发展模式。 中国资环集团将承担打造全国性、功能性资源回收再利用平台的任务。 -
希晨再生:创新发展,推动“小行业”变“大产业”
希晨再生通过科技创新、商业模式创新,建立了由“回收体系+制造体系+赋能体系”构成的废泡沫回收利用循环体系,破解了废品回收行业“小散弱”的发展现状,推动“小行业”变“大产业”,引导和推动再生资源回收行业的变革和高质量发展。 -
当口红撞上污水厂:给“碳”办一次博览会
减少一次性用品、塑料循环再利用、环境友好,消费者熟悉的日用品企业越来越看重这些指标,并沿着供应链的碳减排影响行业上游。 本次碳博会产生的763吨碳排放中,交通差旅排放占比最高。作为首届碳博会,参展企业以上海企业为主,交通差旅碳排放相对较少。对于规模更大的会展,展商甚至来自全球各国,观众的绿色出行尤为关键。 少数发烧友可以不计成本、赶时髦买低碳产品,但全社会还是要从经济成本考虑。比如产品耐用、长期可以收回成本,或是有其他的收益。 -
02:52
这届年轻人为啥爱上了捡破烂?
“捡破烂”又被叫作“Stooping”,起初这词是“弯腰,俯身”的意思,现在更多指的是“把废弃物品捡回来循环利用”的行为。宁波Stooping的发起者陈大树表示,捡拾这个动作更代表一种姿态,“我们捡拾其实就是在惜物,不要造成太多的浪费,让旧物的价值利用到最大化”。对于爱捡垃圾的年轻人来说,一个人的“垃圾”其实是另一个人的“宝藏”。 -
财政部新规背后:土地出让收入虚增,“三公”经费多地上升
个别地方甚至已经形成摘牌土地—缴纳土地出让金—闲置土地—政府无偿收回土地的循环,“财政收入严重虚增,土地利用极为随意,影响十分恶劣”。 2021年,17个地区省(市)本级的“三公”经费决算费用同比上升。 -
逆转心源性死亡丨科创要闻
导读:新药企冉冉升起,中国生物技术公司信达生物与跨国药企赛诺菲宣布达成深度合作;以中国首款获批新冠口服药阿兹夫定而备受关注的真实生物,递交了上市申请;全球首款异体干细胞移植疗法Omidubicel的上市申请获得美国FDA受理。 基础研究突破不断,国际研究团队利用单细胞研究新技术重新认识“心力衰竭”,美国耶鲁大学团队成功让一只死亡一小时的猪恢复血液循环、细胞恢复活性,中国武汉大学研究团队发现了促进胆固醇排泄的降血脂全新策略,以色列的科学家首次利用干细胞在子宫外培育出全人工合成的小鼠胚胎。 -
“无需餐具”还是送,餐盒循环嫌麻烦:外卖限塑,难在哪?|“塑”战
有商家在外卖订单高峰期,无暇看订单上有没有勾选“无需餐具”,就统一配送餐具。还有商户为图方便,提前把餐具放在了包装袋里,嫌麻烦也就没有取出来。 即便将全球的PLA供给中国,也只能满足国内可降解塑料餐具市场的零头。 “可降解是一个选项,但不是包治百病。如果能让现有的一次性塑料做到可回收、可循环利用,将是另一条缓解白色污染的路径。” 学生们的消费心理和习惯尚未完全转变。“还是因为方便,用完就可以扔,也有学生不喜欢用别人用过的餐盒。” (本文首发于2020年11月5日《南方周末》) -
高调推出的“绿色”快递为何遇冷?
近来,各大电商平台与快递企业纷纷高调宣传“绿色”快递,成为今年网购领域的一大亮点。不过,“新华视点”记者调查发现,商家使用“绿色”包装的是极少数,不少消费者反映,对“绿色”快递“没听过”“没见过”。由于快递企业设立的回收点不多、使用不便,快递垃圾减量、循环利用效果不理想。 -
00后拒绝塑料吸管——吸管末路的危机和商机
塑料吸管的替代品可分为四个派别:非塑料吸管、循环利用的吸管、把吸管吃掉,或者干脆让吸管消失——改用直饮杯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