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对话余秀华:“我怕他的能力不够大,破坏了我对爱情的想象”
(本文首发于南方人物周刊) -
余秀华:稗子的春天
余秀华说,现在的她没有自我怀疑,所以无所畏惧。被问到“什么时候有过自我怀疑”,她答:“爱而不得。” “写时代的共振,引发共鸣,别人为此买单,这是一个商人该做的。艺术家要走在前面。”诗人刘年说,余秀华曾经为诗歌做出了极大的贡献,让当下的新诗被大众所知,“如果她能够继续把她的天赋发挥到极致,她会为中国的新诗正名” (本文首发于南方人物周刊) -
朱振武聊海外译介:中国的当代文学在国外还没有进入寻常百姓家
-
00:51
陈忠实:到《白鹿原》中找我去丨那年今日
2016年4月29日,中国当代文学巨匠陈忠实因舌癌在西安去世。44岁那年,陈忠实感觉到生命警钟的敲响,立志要创作一部可以垫棺作枕的作品,这便是后来的《白鹿原》。陈忠实对关中乡土文化有着执着的坚守,家乡的风情早已融入他的心灵。在创作中,他还尤其关注历史中人的命运与民族的命运。陈忠实所际遇的时代,书中所深刻反映的社会生活,是我们探究不尽的精神财富。 -
专题
回望七十年 再塑中国当代文学史
-
专访《人民文学》杂志主编施战军
“当代最强大的创作潮流是现实主义,跟现代文学之间既有联系又有区别。对现实发声是当代文学始终的主调,读者也产生了这样的接受和期待。” -
《十月》杂志四十一年的关键词
陈东捷读初中时,父母所在的高中订了几份杂志,包括《十月》《北京文学》和《解放军文艺》等文学期刊。 -
中国文学期刊:再塑当代文学史
如果从10年、40年、70年、100年的不同时间跨度来回看中国文学,我们会得到哪些不同的观感和体悟?新中国成立70周年之际,我们以《人民文学》《收获》《当代》《十月》《花城》五家中国当代文学史上重要的文学期刊为对象,从多个视角来回看和审视中国当代文学成长的路径和面向。 -
“文学是不老的”:《花城》杂志与一个文学时代
“中国当代文学要是没有《花城》,整个色彩会少了一大块。” -
陈思和:大家都说“佛系青年”,今天的文学里有没有?
复旦大学教授陈思和是77级大学生,毕业后留校从事中国现当代文学的研究和教学工作。42年来,他亲历了中国当代文学的许多历史性事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