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特朗普胜选,会如何“尽快结束”俄乌冲突?
特朗普在俄乌问题上的政策转向,与其说是“亲俄”,不如说是对欧洲盟友的施压。 特朗普在俄乌冲突的政策立场上宣示“事不关己”,并不意味他一定会对乌克兰“断供”。恰恰相反,“武装乌克兰”的选项是摆在桌面上的明牌。 期望特朗普化身绥靖主义的和平使者,无异于幻想。“让美国再次伟大”号召起来的保守主义支持者,不会接受美国的对俄外交“示弱”。 -
“国产短剧已经疯了”:《保洁老妈无极归来》用力为啥这么猛?丨快评
不正当男女关系、非主流婚恋观、一夜暴富、天降横财,短剧展示的此类荒诞剧情,背后是婚姻家庭价值观与劳动价值观都遭遇冲击的实相,它们本身也是类似鼓吹婆媳矛盾、代际矛盾、男女矛盾的文化产品在短剧领域的直接产物,反映了当下的某种“群体焦虑”与“群体幻想”。因此,国产短剧“彻底疯了”是一个令人忧虑的现象,无论是其成因还是结果都值得予以更为严肃的审视。 -
年轻人幻想的“养老搭子”,在这部日剧里实现了
-
“在南海,菲律宾必须遵守东盟方式”
“菲律宾海警9701号船赖在仙宾礁不走,显然是想复制仁爱礁的老路。但中方的态度明确表明,领土主权问题上没有妥协的余地,菲律宾必须放弃幻想。” “亚太地区持续面临安全领域的不确定性,而菲律宾正处于一个微妙位置,要么是卷入冲突的工具,要么是地区和平的推动者。” “‘东盟方式’提供了和平解决南海问题的可能,而美国只会把菲律宾推入冲突的边缘。我们的外交政策必须遵循东盟的方式,而不是美国的方式。” -
身处底层的老挝移民,也有轻盈的幻想和响亮的笑声
老挝移民在外界眼中是和善的,即使心里想的是“去他×的”,说出口的还是“遵命,先生”。在老挝人的聚会中,人们抱怨着、伤感着,但没有人哭,“故事越伤感,笑声越响亮。”塔玛冯萨说这是老挝人普遍的态度,当生活充满困难和伤痛时,更加要笑着面对,“你总能发现让人发笑的东西” (本文首发于南方人物周刊) -
程琳:我曾幻想没有“套路贷”的幸福人生丨不惑 2024
“生活在往正常的方向去,但我总害怕别人来报复。” 如今程琳患上某种PTSD(创伤后应激障碍),看到“贷款”二字就觉得心惊肉跳。 -
1931年武汉洪水的“龙王之怒”:城市向我们出售了一种现代主义幻想
1931年中国江淮地区经历了一场严重的水灾,造成两百多万人死亡。“城市向我们出售了一种现代主义幻想,即我们能够摆脱自然的束缚。”学者陈学仁认为这是导致当年洪水的原因之一。90年前的水灾对今天的我们仍然有启发:现代城市创造了新形式的洪水灾害,人们想出解决环境问题的办法,最终却造成了新的环境问题。尤其在气候变化的威胁下,人类必须找到更好的方式来应对自然 (本文首发于南方人物周刊) -
一位母亲的母职调查:“我不想成为伟大的母亲”
泓舟经常会在舆论环境里看到“为母则刚”的论调,仿佛外部对女性存在一种假定:一位女性成了妈妈之后,就什么都会,什么问题都能战胜。“其实这会让女性内心有一种耻感,其他人都会,如果我不会,或者做得不太好,是不是我能力不行?” “很多男性对于生育这件事也有一个幻想,他们会幻想自己是一位英雄般的父亲。”泓舟说,这样的角色定位,让他们倾向于在家庭内部出现重大危机时,才会像英雄一般挺身而出。但在实际的育儿过程,琐碎的日常远远多于幻想中的高光时刻。 -
王绍贝的2023年度书单
一个想象中的加利西亚国家建构记忆,却一直流传到21世纪,并在乌克兰独立后重回人们的视野,将加利西亚作为幻想中的乐土加以追忆 -
看网络短剧的人:“成功来得那么简单,爱情也是”
男性受众在看“男频剧”时,对男主角的颜值要求并不高,普通就行,太好看反而影响他们代入,但同时,他们希望女主角越漂亮越好,这样“才能满足幻想”。 “短剧给我的感觉就像一颗跳跳糖,我这口吃完了,不需要回味,当下愉悦了就好,至于它有没有意义,我觉得不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