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影像如何捍卫我们的记忆?丨文化原创榜·电影
☆年度电影:空缺 ★评选理由:2021年的中国院线电影整体不尽如人意。尽管总票房连续两年保持全球第一,但其中超过五分之一来自《你好,李焕英》和《长津湖》这两部电影。有不少新上映的电影其实是疫情暴发前拍摄完成的,疫情对中国电影行业的真实影响或许尚未充分展现。面对全球性的行业危机,中国电影人陷入了追求“爆款”的创作窠臼,商业电影套路化严重,艺术电影创作力衰退,电影作品缺乏深耕细作的耐性以及回应现实的勇气。电影评论在“女性”“现实”“阶级”“民族”等词汇的包裹下,陷入了话语与概念的纠缠,缺少真正的问题意识。 (本文首发于2022年1月20日《南方周末》) -
2018年度汉字出炉?!关于它的读音,网友评论亮了…
-
2018版《亲爱的,胡雪岩》:巨人胡雪岩坠下神坛?
两年前,话剧《亲爱的,胡雪岩》香港首演20场全部爆满,一票难求;在上海逸夫舞台演出,被媒体人、评论人评为年度最佳作品。两年后,带着对风云诡谲的晚清的猎奇,我们走进剧场。令人疑惑的是,在2018年版《亲爱的,胡雪岩》里,看不到“巨人”胡雪岩、看不到“晚清”、看不到“中国”,只看到了一个“像鹿一样”的胡雪岩。 -
我的2015年书单·虚构类(上)
2016年1月21日的南方周末发表了《2015年度好书:虚构类》,除了挑选的五本之外,作家和评论家还评点了其他作品,经编辑后,供读者参考。 -
第三届华人精英会年度盛典
该年度主题,成为举国上下审视自己民族文化底蕴的重大命题,中华软实力内涵讨论被推上了最高潮,外电外刊纷纷以此来作为民族复兴的标志性事件,评论中国和平崛起。 -
人民日报评论员:为党立言的人性温度
因为注重在党心和民意的共鸣中寻找“对接点”,人民日报的一系列评论,在这一年里风行一时。人民日报评论团队以人性的温度关注当下重大命题,做到了为党立言,为民鼓呼。 -
让有梦想的华人精英彼此相聚
荣获此次“年度精英”的人士分别是来自香港的施永青先生(中原集团董事兼AM730主席)、徐冰先生( 国际知名艺术家、中央美术学院副院长)、刘小东先生(国际知名艺术家、著名画家)、白岩松先生(著名电视评论员、中央电视台主持人)、麦家先生(茅盾文学奖获得者、著名作家)、郑渊洁先生(著名作家,“童话大王”)、吴秀波先生(著名实力派演员)、姬十三先生(科学松鼠会创始人,果壳网CEO)、古永锵先生(优酷网首席执行官兼总裁)和冯仑先生(万通控股董事长)。 -
美放弃重返月球计划
奥巴马总统本月1日向国会递交2011财政年度政府预算案,认为重返月球代价太高,决定取消“重返月球”计划。欧美部分媒体评论说,美国此举让西方世界非常失望,并预测下一个登月者将会是中国。 -
首届中国新锐媒体评论大奖揭晓
《南方周末》获得了份量最重的“年度思想贡献奖”。这是迄今为止评论界覆盖面最广、规格最高、评审最为严格的年度盛会。 -
致敬之年度评论:《散步是为了遇上可说服的市长》
“散步”、“购物”、“停教”、“停运”、“喝茶”……仅仅是这些在2008年不时跳入眼帘的词汇,就会让我们对本文心生敬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