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以色列空袭伊朗,一场留有余地的报复?
“从现实利益和战略目标来看,以色列都无意与伊朗全面开战。以色列的报复看上去气势汹汹,实际上却是‘雷声大雨点小’,并没有对伊朗造成实质性的损失。” “从目前的反应来看,伊朗不愿意扩大事态,而是希望地区局势有所缓和。伊朗暂时应该不会进行明确的报复,双方的暗战还会继续,但明面上的相互袭击会告一段落。” -
真主党“一把手”空袭中身亡,以色列发起“新秩序”行动|知世分子
此次以色列军方将空袭行动命名为“新秩序”,不仅是要改变近一年来的边境骚扰,也是想结束双方长期以来的对峙状态。以色列希望能够消灭真主党领导层并削弱其有生力量,将其逼退至利塔尼河以北,不再对以构成威胁。 当真主党处于空前低谷期时,伊朗如何行动将会决定目前中东局势的走向。 虽然自民党派阀名义上解散了,但派阀的核心根基依然存在,党内大佬的影响力不容忽视。 -
东盟和平与和解研究所执行主任普加:“以维护东盟中心性为核心”
在他看来,亚太的局势并不平稳。以美国为首的北约加速向亚太地区扩张;美日韩深度捆绑,不断加深在安全领域的协作;尽管中方2024年以来已与菲律宾举行三次中菲南海磋商机制会议,但菲律宾船艇接连非法冲闯中国南沙群岛仙宾礁邻近海域。 东盟一直致力于团结各成员国以维持中心地位,挑战也非常巨大,但我们必须应对这些挑战,才能确保东盟作为“驾驶员”的地位,而不是坐在驾驶座后面。 -
中国比较文学学科开拓者乐黛云:“与时俱进,但绝不随风起舞”
“也许我在未来十年,会开始写写我的‘负面人生’吧。”2021年5月9日,在北京大学中文系特地主办的乐黛云新书研读会上,这位中国比较文学学科的奠基人、北大中文系教授曾朗声宣告,未来她的个人书写或许会触碰到回忆里最真切的部分。这位为中西文化交流做出了卓越贡献的学者,在人生的后半程始终怀揣着“未完成感”。 当时在座听众的期待,在2024年7月27日凌晨画上了一个句号。就在巴黎奥运会拉开帷幕的同一个清晨,乐黛云在北京去世,享年93岁。 在对乐黛云的生平介绍里,最常提到的莫过于她是1970年代北大恢复招收留学生后第一批教留学生“中国现代文学”的教师之一,且在开拓比较文学研究、人才培养和推动“跨文化对话”上成就斐然,与学者汤一介伉俪情深。而她对“欧洲中心论”“东风压倒西风”和“东方中心主义”的批评,“革命青年”的经历,学术思想的转折,强烈的问题意识和对新知的求索,以及不沉湎于苦难亦不掩藏傲骨的个性,外界知之不多。 不过,乐黛云的许多学生和友人都深受她的感召:“历史的回忆当然重要。但她不会陷在其中,她身上有一股力量。”对今天的很多背负生活压力、习惯向内收缩的年轻人来说,乐黛云的乐观和坚韧太宝贵。 与我们采访她的2021年相比,当前的世界局势越发波谲云诡。能够看到东西方思想各自的根源和光亮所在,并极力促成相互对话,更是这个时代值得珍存的价值取向。 “与时俱进,但绝不随风起舞”,这是晚年乐黛云的自我评价。她“能将真实的生命经验纵身入时代的洪流,在这一试金石上检视自身成色,留下此在的痕迹”,这也是我们重发此文纪念她的原因。 本文原发表于2021年6月。 -
地球之船,新墨西哥州的诺亚方舟?
近年来,随着世界局势动荡不安,全球气候变化频繁,越来越多的“生存主义者”横空出世,他们开始为不可预知的灾难做准备。硅谷的富豪们热衷于把冷战时期的地下建筑改造成末日掩体,但这往往耗资巨大。作为纽约、旧金山这些大城市中产阶级的想法则是,不如在新墨西哥荒野建造避难屋。 谁曾料到,新墨西哥的沙漠曾经忙于进行核武器测试,现在这里又成为人们躲避大灾难(包括核灾难)的避世天堂? -
岸田文雄访美,日美军事合作“要放大招”?丨智库视点
在日美两国政府的有意推动下,双方军事合作呈现深度融合、互为支撑的战略态势,但双方秉持集团对抗思维的同盟关系,也给地区安全局势带来诸多不确定因素。 -
美菲高层会晤又在打什么算盘?丨智库视点
美菲关系的升温,将对周边地区局势的演变产生外部性影响,尤其在防务层面加速重构地区的安全局势,为地区合作和稳定注入更多不确定性。 -
北约欲群殴俄罗斯,新围剿战打响了?丨智库视点
北约在欧洲举行的“北欧响应2024”演习,是实战化模拟与俄罗斯发生武装冲突的场景,这种在俄罗斯与北约接触线附近举行的演习,正在加剧紧张局势,增加发生军事事件的风险。 北约成立之初,只有一个成员国挪威与俄罗斯接壤,波兰在1999年、波罗的海三国在2004年先后加入北约后,北约和俄罗斯陆地边界增至约1200公里。芬兰与俄罗斯陆地边界超过1300公里,现在,北约与俄罗斯陆地边界长度翻倍。 这将使得美国北约和俄罗斯的对抗,趋向多点全方位,进一步加深美国和俄罗斯的矛盾,北约和俄罗斯的对抗。 -
核威慑背后的无形较量
现代战争,核武器虽不上场,但始终在场。无论战争形态如何演变,现代战争始终没有摆脱“核威慑下”这一关键限定条件。 随着预警技术、反导技术、智能指控技术的发展,数量上有限功能单一的核武库的威慑效应也正在下降,一定程度上反向刺激新型核武器的竞赛,功能多样、快捷智能的新型核打击体系恐将成为核大国追求的新目标。 核风险的未来局势正在复杂化,武器库的扩容并没有使相关国家获得更多安全感,如何应对威胁的螺旋不断上升,是各国需合作应对的重要议题。 (本文首发于2024年2月22日《南方周末》) -
接管政权三周年,敏昂莱面临内外叠加考验
“缅甸军人政权内部面临着民族团结政府、民地武装以及罗兴亚人问题所带来的三重压力,外部则面临着融入‘东盟大家庭’的地区身份危机以及美西方国家制裁所带来的经济和国际形象困境。” “缅甸的局势比敏昂莱刚接管政权的时候更加复杂,缅甸军方正处于‘十面受敌’的境地。敏昂莱没有想到会有那么多人反对军政府统治,更没有想到人民防卫军竟然和缅甸既有的民地武装联合起来,在全国各地掀起武力抗争。” “民族团结政府旨在推翻缅甸军方,而民地武装则是为了维护自己的地盘,双方在反对军方方面目标一致,但真正的战略目标并不完全相同,两者行动的契合存在偶然性,很容易出现裂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