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进入名校的小镇青年,如何走出自我低估
在许多次采访中,学者谢爱磊说他并不认可“小镇做题家”的说法。他认为“做题家”不是客观能力的叙述,而是社会流动中个体的一种生存状态和探索。这其中也有对既有社会结构和自身教育经历的反身性思考。 “社会流动本身意味着从低到高,当他们更认同现在的身份,不可避免地会进行一些价值判断,贬低过去的自己。”而他聆听、书写的正是流动背后的情感代价。 -
郭有才与“郭有才”们
郭有才说,他这辈子最大的遗憾,是没有好好上学。他喜欢引用成语和诗词,床头长期放着一本《道德经》。 吕鹏总结,在三四线广阔腹地,很多青年只能从事打螺丝、送外卖,至多是小生意的行当,选择余地非常狭窄。 这些中年男性并不忌讳谈论人生滑铁卢,甚至主动揭开疮疤示人作为卖点。“也可以说,这是一个赛道了。”一家新媒体传播公司创始人蔡亮说。 -
13年摇出9000家门店,一个小镇青年的创业路
-
有奖征集丨聆听你的“美好回音”
“哪些瞬间让你感到他人的善意与温暖?” “两块巧克力”,“一盒牛奶”,“一张便签”,“50块钱的转账”,高赞话题下面的回答,如同一把无形的放大镜,赋予那些生活中的不经意的细节,触动心中最柔软的角落的力量。 这几年,“美好生活”的定义在被重新思考。从前,更主流的叙事总是将“幸福”与物质达成度做正相关衡量。而如今,逐渐放缓的步调下,更多人开始关注个体命运的表达,曾经被高速运转的社会齿轮所忽视的,流动在人与人之间的善意与温暖,再次成为促醒疲惫生活的“多巴胺”,传递到生活更宽广的疆域。 失意时的鼓励,迷茫时的指引,无助时的依靠,遇困时的帮扶……这些闪耀在平凡生活里的人情,在未来的某个时刻,总会以另一种方式出现在我们身边,发出善意的回响。 它们可能是——乡村学生长大后,请当年借出时间和知识的支教老师吃顿饭;走出阴霾的小镇青年,向曾经借Ta信心的人说声感谢…… “你帮别人打了伞,日后有雨落在你身上时,也会有人为你撑起一把伞。” “回音”是回响,是回馈,是回应。你是否也在日常的人情往来中感受到善意的流动?或者和某个人的连接让你感受到了正向反馈,又或者在哪个瞬间你收获了“念念不忘,必有回响”的温暖? 2023年,南方周末联合还呗发起征集主题为有关“美好回音”的有奖活动。期待你与我们一起,共享人世间的美好回音。 -
周杰伦也救不了,美特斯邦威正被小镇青年抛弃
今天“知道”和你聊聊,席卷两代人青春的美特斯邦威,为什么不再是这届年轻人的菜? -
他对女儿晒出人生账本、安排身后事:中国式父亲令人感怀
这个父亲,也就是芸芸众生里的一位极为普通的人,曾经是“荒村少年”“小镇青年”,成家立业后,重心就放在了为女儿操持学业、买车买房之上。想来,那时向一个父亲亮出的是让他头晕目眩的生活账本,但为了女儿在这个异乡立足,他拼尽了所有,以至于分文不剩。暮年之际,及时立下遗嘱,切割财产,不仅为了避免风险,也是让女儿吃下定心丸。 -
“这该死的高级”——揭阳小镇青年自拍杂志封面走红网络
-
“小镇做题家”是“985废物”?太妄自菲薄了
“小镇做题家”对身份的焦虑比其他小镇青年更强烈,也会有一种挥之不去的“一无所有”的感觉。因此豆瓣上没有“二流本科废物引进小组”“大专废物引进小组”,反倒是“985”的学生,以“废物”自嘲。 “知道”(nz_zhidao)跟你谈谈,“985”的学生为什么自嘲是“废物”。 -
“小镇青年”的登场与改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