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重逢在大年初一的客家祠堂丨记者过年
工作后,亲朋好友们把寒暄时“考博士”的客套话换成“今年讨老婆”。他们中的许多人,一年里只在大年初一回到村子,祠堂的短暂重逢,是我们一年中的唯一交集。 (本文首发于2022年2月10日《南方周末》) -
如何发动一台手扶式拖拉机?
他水蛭一般的手掌已经将我的手缠住,并开始反刍液体,滑得无力挣扎。他带领我的手大幅度地、有风度地摇动,我就很不好意思了,这像保健医生帮助我活动肩肘关节。我们在做体操,就像左手握右手。 -
【派对】新年第一叹——听歌看剧
若不是追着演奏方自费而去的音乐会,耳朵里收获的肯定不是重点,重点在于眼睛和双手—谁去了?和谁握手寒暄? -
【阅读】关注气候(1)
“寒”之影响深入到了中国文化和古人生活中的方方面面。例如,称“十年寒窗”的读书人为“寒士”;称自己出身低微为出身“寒门”;谦称自己的家为“寒舍”;甚至见面打招呼叫“寒暄”(暄是温暖)。 -
【落脚城市·春节】回不去的村庄
几乎每年春节,我重复着这样的尴尬:家族叔伯姨娘均认不出我,即便是觉得眼熟也记不起我的名字,到一番寒暄后大家才重新意识到我的存在。这种尴尬,在堂兄妹和侄辈间轮番上演。自从越来越多的村民弃农从商搬到镇上后,家族的感情纽带似乎只剩下姓氏了…… -
【世相】打老婆的企业家
许久不见的再见面,可以跳过寒暄客气沉默,直接讲他急于要跟人倾诉的。作为地方的小企业家,得有三头六臂七十二般变化,黑白两道,银行、工商、税务、公安、交管没有不熟的。每日饭局上无非那么几个人,话题不外乎吃吃喝喝、赚钱、骂人以及讨论哪个歌厅的姑娘漂亮。 -
“你第二天做啥?”
在以色列与陌生人寒暄,我一再得到这样的反馈:你来自一个大国。他们说这话时的表情或多或少是惊讶的,这同我对他们高度自信、阅历丰富的印象有些相左。他们始终不知道如何控制自己的眼珠在陌生人面前的尺寸。 -
【中国式议政】省部“寒暄”——中央部委与地方省份“两会”互动观察
每年“两会”,守职一方的地方大员们齐聚北京,中央部委高官亦集中亮相,部委态度和地方期待,都在此时被不断提出和重申。这是观察中央与地方关系的最佳时机。 -
【世说新语】巧艺与企羡二则
最终还是多亏了侯宝林。老人亲自前往当地铁路主管部门,进门寒暄完毕,说:我,铁路家属,烦请照顾 -
青创会:“文学夜总会”与“美女俱乐部”
问候、寒暄、调侃……年轻作家们做得最多的事情,就是在人群中寻找他们的文学偶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