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民政局要求“提醒闪婚闪离”:当以制度建设标本兼治,刹住婚姻诈骗之风丨快评
答复里“尽量让双方当事人深入了解彼此后再来登记”的措辞也显示,比起“离婚冷静期”,当今的婚姻恐怕更需要“结婚冷静期”。在这个“冷静期”内,男女双方都能在知情同意的前提下,充分地了解彼此的真实情况,在权责对等、权利均衡的原则下决定缔结婚姻,激发人性中良善的一面,抑制“婚姻诈骗致富”的人性黑暗面,维护婚姻家庭价值观,更加贴合婚姻制度的本质与初心。 -
年轻人的恋综旅行,正成为走红的脱单神器?
这种更基于个体自由的契约式婚姻,或许也是人们对当前婚姻制度还不够多元化的一种表达,一种在自由和稳定之间寻求平衡的方法。 “知道”(nz_zhidao)跟你谈谈,恋综旅行为何走红。 -
人类文明史的两大基石:对偶家庭+市场经济的自然进化史
私有产权其实并不是杨朱那种原子个体理解的“私”。在私有产权社会,在家庭内部,实行的其实还是各种形式的财产共有。西欧传统的长子继承制,保留了家族财产的完整,虽然次子只能领取兄长提供的年金,或甚至没有财产只能外出闯天下。但家族的财产,也并不是长子这个原子个体的“私有”,而是在祖先、后代这个血脉共同体之间的代管人,因此财产仍然是属于共同体的。 儒者通过建立“范氏义庄”一类的家族共同财产信托,以及华南地区常见的“族田”“祭田”“学田”之类,保有多种形式的小共同体共有财产。 从历史发生学与进化的角度看,稳定对偶家庭、(文化意义上的)“父亲”角色的产生与婚姻制度,以及在此基础之上产生的私有产权、市场经济,正是孕育出文明社会的两大基石。 -
非婚女性可申领生育保险:非婚生育会瓦解婚姻制度吗?丨快评
婚姻也好,生育也好,说到底是一个价值观的问题。如果说有什么能对婚姻家庭与生育构成挑战,那一定是价值观。一个好的价值观,外显应是对婚姻家庭与生育友好、对母婴与母童友好,并且也看到父亲的付出,基底应是生机勃勃,流淌出生命力旺盛与德性丰沛。由个人而家庭,自家庭而国家,生生不息,绵绵不绝。 -
一夫多妻后,推出一妻多夫绿皮书:探秘南非婚姻“万花筒”
“lobola为女性提供了一系列复杂的福利和责任。尽管女性一般会重视lobola提供的社会地位和受人尊重等支持,但她们也感叹lobola限制了她们追求教育的自由,以及对婚姻的自主权。” 一些南非政客陷入反智主义的泥潭,倾向于将艾滋病归咎于种族隔离政策,却很少将其与婚姻、家庭和性教育等伦理法律问题相提并论。 (本文首发于2021年10月14日《南方周末》) -
还是“文当户对”比较稳
你以为婚姻只讲究感情纯洁? -
同性婚姻的名分与权利
目前,全世界一共有17个国家在全国性法律中设有同性婚姻制度,它们被认为已真正实现同性婚姻合法化,在于不仅承认了同性结婚的法律“名分”,还保障了同性婚姻与异性婚姻一致的民事权利。 -
人类婚姻制度有坍塌之险
2013年6月26日,美国最高法院宣布《联邦保护婚姻法》将婚姻只定义为一男一女组合的条文违宪,这是对婚姻制度最沉重的一击。传统婚姻关系有三个基本特点:第一,婚姻发生在异性之间;第二,婚姻关系是一对一的;第三,婚姻关系具有排他性。 -
【阅读】反常识经济学(1)
在契约式婚姻制度下,可能就不存在所谓“同性婚姻”问题,没有人会反对同性恋签订合同,而且就法律而言,婚姻不过就是一个合同而已。 -
婚姻变奏曲
童养媳、包办婚姻、纳妾、一夫多妻…… 这些现象在六十年前的中国随处可见。 1950年,我国颁布了第一部《婚姻法》,废除包办强迫、男尊女卑、漠视子女利益的封建主义婚姻制度。实行男女婚姻自由、一夫一妻、男女权利平等、保护妇女和子女合法利益的新民主主义婚姻制度;1980年,《婚姻法》进行了修订,一个突出贡献是增加了计划生育原则。这条原则对后来中国人婚姻观念和家庭结构的变革产生了重要影响;2001年,《婚姻法》修正案的重要变化是为弱势群体设计了更多保障性规定。 “死生契阔,与子相悦;执子之手,与子偕老。”结婚在每个人的生命中是一件非常重要的事情。六十年来,中国的婚姻家庭随着社会的进步和发展而产生了巨大变化。我们在这些图片中不但可以看到婚姻的变迁,也可以看到在婚姻背后中国政治、经济、文化的变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