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标了“儿童”,贵了一倍:一机构披露儿童食品里的“坑”
一些儿童食品和普通食品在营养方面差别不大,但由于标注了“儿童”字样,价格要高很多。 有儿童食品宣传高钙、高蛋白质或含有多种营养素,却回避了产品本身盐、糖、脂肪含量比较高,或食品添加剂比较多的问题。 部分诸如儿童成长奶粉这样的儿童食品,虽然添加了丰富的营养素,但在宣传“助力长高”方面有过度营销的问题。 -
固体饮料整顿,数千患儿“断粮” ——游走灰色地带的“奶粉”
郴州“固体饮料冒充特医奶粉”事件后,苯丙酮尿症(PKU)患儿一度面临电影《我不是药神》中的两难选择:要么不吃,任由智力退化;要么选择进口配方粉,拥有特医食品资质,但价格高昂。 在政策明确特医食品定义之前,一部分固体饮料确实充当了特医食品的角色,也被纳入医保体系。但如果严格按照特医食品新规,从2019年开始,国产PKU营养粉便一直游走在灰色地带。 “千林宝贝”创始人王润民透露,市场监管部门也充分考虑到了PKU群体的现实状况——包括主食在内的低蛋白饮食,需要每天吃、每顿吃,因此在短暂的停产过后,陆续为产品放行。 (本文首发于2020年6月11日《南方周末》) -
数字表情(20140911)
反垄断风暴依然还在继续,打击面还在扩大。2014年9月9日,国家发改委网站披露,三家水泥企业因实施价格垄断共被罚款1.14亿元。这是中国反垄断执法部门首次对水泥行业进行处罚。截至目前,发改委已先后对液晶面板、奶粉、黄金、白酒、汽车等行业挥起反垄断大棒。 -
腰斩“天价”奶粉
种种迹象表明,政府部门在密集出台了一系列针对奶粉质量和安全的政策之后,正开始把关注点投向价格,一场针对奶粉价格的风暴正在酝酿之中。业界分析认为,最迟在2015年,不用政府干预,中国奶粉业的一场价格战已在所难免。 -
并购雅士利郑州工厂 蒙牛发力营养品业务
1月6日,雅士利及蒙牛发布联合公告称,雅士利将以3.76亿元人民币的价格向蒙牛及美国包装食品和饮料公司WhiteWave出售雅士利(郑州)的100%股权。交易将使雅士利及蒙牛得以专注于各自的主营业务,即雅士利的奶粉产品生产和销售,以及蒙牛的液态乳制品生产和销售。 -
明年部分婴幼儿奶粉进口暂定税率下调
财政部日前发布了《2014年关税实施方案》,供婴幼儿食用的零售包装配方奶粉暂定税率为5%,比最惠国税率15%下调了67%。不过,有专家认为,关税税率下调并不会对终端奶粉价格造成影响。 -
药店卖奶粉,治标难治本
2013年10月26日,11个品牌的婴幼儿配方奶粉率先在北京5家药店开售。然而,相比超市、母婴店和网络销售渠道,药店在奶粉质量和价格两方面并无明显优势。从酝酿到实施,“奶粉进药店”始终不被业内人士看好。 -
婴幼儿奶粉进药店北京首试点
从10月26日起,“奶粉进药店”正式在北京启动,市民可以通过设立在金象、永安堂等药房的ATM机,“自助”购买11个牌子的婴幼儿奶粉。几家目前进药店的乳粉企业表示,他中给药店销售的奶粉在产品品质和出厂价格上是一样的。 -
不要鲁莽干扰奶粉行业的市场机制
反垄断当局把奶粉价格的上升,作为纵向垄断的证据,是武断之一;禁止厂商与销售商之间的纵向协议,是武断之二。两种武断相加,令价格信号和缔约自由遭到破坏,那么代价必然还是由消费者承担。 -
反垄断调查与洋奶粉降价
近期,国家发改委正在对国内主要外资婴幼儿奶粉企业进行反垄断调查,调查的重点集中在被调查企业对经销商的转售价格限制行为。但经济学研究表明,转售价格限制固然影响经销商的定价,但不一定是厂商为了抬价所为。作者认为,仅仅禁止转售价格限制很难让奶粉价格在长期内下降,前奶粉厂商的价格调整更像是企业的权宜之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