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多国运动员自带空调入住巴黎奥运村:“环保理念”何以遇冷丨快评
巴黎奥组委2024年7月2日制定的“允许各队自费订购便携式空调装备”方案,正是出于对各国代表团反弹声浪的一种妥协,也堪称是“环保理念”遭遇现实需求之后,折中与妥协的产物。此次“空调风波”也再次显示,那些看起来高大上的意识形态理念比如“环保减碳”,并非在现实中举世皆准的行动指南,巴黎市长伊达尔戈们的执念可谓是踢到了沉重的铁板。 -
结余3.5亿:北京冬奥组委财务收支报告公布
-
雪容融诞生记:能代表中国传统文化,还能发光
在画了一万多张草图,设计了32套方案后,其中一套加在红灯笼顶部的和平鸽纹样终于得到了奥组委专家的认可。 (本文首发于2022年3月3日《南方周末》) -
北京冬奥组委:北京冬奥会实现了安全和精彩的最佳平衡
-
全国首例,制售盗版“冰墩墩”、“雪容融”被判刑一年
据北京冬奥组委,北京冬奥会吉祥物“冰墩墩”形象和名称属于我国法律法规确定的奥林匹克标志,未获北京冬奥组委的许可,任何人不得为商业目的使用“冰墩墩”形象和名称。 -
进入“闭环”前后:北京冬奥志愿者如何炼成
大多数申请人没能等来成为赛会志愿者的机会。2021年10月,北京冬奥组委在给志愿者申请人们的信中写道,根据疫情防控政策调整了赛会志愿者的岗位设置。入选者绝大部分为京冀两地高校的师生,此外还有医生、技术工作者等专业人士。 经常要与外国记者打交道的贾婧枭,接受了有关国际新闻媒体现状的培训。来自北京急救医疗部门的老师会教授志愿者AED除颤和心肺复苏技术。各个国家有什么文化禁忌在授课范畴之内,防疫规范是一门单独的课程。 各国代表团选手和志愿者交换徽章,曾是一项“传统节目”。本次冬奥会为避免人员近距离接触,在冬奥村新设了一面徽章交换墙。代表团成员将自己的徽章挂在墙上,再取下墙上的另一枚徽章,就算完成了交换仪式。 (本文首发于2022年2月3日《南方周末》) -
北京冬奥会:碳中和的试验场
“北京冬奥会将全面实现碳中和。”2022年1月13日,北京冬奥组委总体策划部部长李森在国新办新闻发布会上表示。 “水立方”变“冰立方”,2022年北京冬奥会的场馆中,出现了六个夏季奥运会“老面孔”。 一千多辆氢燃料电池车是目前世界上最大规模的氢燃料电池汽车示范应用。柔性直流电网工程则疏通了清洁电力传输的“血管”,助力奥运历史上首次达成100%使用绿色电力的目标。 尽管冬奥会的这些绿色产品,大多有更高的成本,但奥运会正像一个大橱窗,各领域最前沿的科技和最绿色的理念被一一陈列。奥运会更像风向标,指出产品迭代的方向。 (本文首发于2022年2月3日《南方周末》) -
冬奥如何铸就防疫“金钟罩”
北京市交管局发布一则提示,要求市民出行时,如果与冬奥车辆发生事故,应做到不与车辆和车内人员接触,等候专业人员到场处置,不要去“敲对方车窗,要求对方下车”。 进入闭环前,杨学健带了各种消毒防疫物资,几本书和象棋,以及为赛事后集中隔离准备的衣物。 “工作结束后还要隔离21天再解封,预计是4月5日,就是春暖花开后了。” “从一开始我们接受培训,进入闭环工作时就早有预期,与新冠病毒的短兵相接在所难免。”北京冬奥组委开闭幕式工作部的俞靳楠相信以目前的防疫措施,即使发现确诊病例也可以妥善应对。 (本文首发于2022年2月3日《南方周末》) -
变数下的东京奥运会开幕式:导演被炒鱿鱼、87名相关人员确诊丨奥运快报
据东京奥组委官网数据,截至7月22日,7月以来东京奥运会相关人员中共有87人确诊新冠肺炎。 疫情防控不力、选手因确诊感染新冠弃权、开幕式导演因歧视言论被解雇,这届奥运会充满了变数...... -
没有欢呼与奔跑,我在东京“低调”传递奥运圣火
我记得2020年疫情之初,旧版手册上规定“火炬手在火炬传递过程中不能佩戴口罩”,但到3月中旬,东京奥组委更改了规定,允许火炬手选择戴口罩。 隔离期间,我每天都会不定时接到厚生劳动省的“查岗”视频电话。工作人员会询问我的身体健康状况以及是否有外出,要求我通过视频展示我所处的环境。 走在东京的大街小巷,几乎看不出一场举世瞩目的体育盛会几天后就要在这里举办。一切都显得太安静了。还有企业担心,如果公司高管出现在体育场内的电视直播中,会造成负面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