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日本70岁老妇勒死102岁母亲:关切老龄化对文明存续造成的威胁丨快评
长寿老人多,是物质丰裕的自然结果,但由于人口结构老龄化对年轻人与下一代的挤压效应,照看老年人,尤其是失能失智的老年人,越来越成为一个社会问题,但这个问题的解决又很难社会化,主要还得靠自己的子女。 -
孤独症儿童长大后,谁来照顾?全国政协委员呼吁完善成年意定监护体系建设
特殊需要信托是委托人以保障未成年人、心智障碍者、失能失智老人等特殊需要人群为目的,将自己合法所有财产委托给受托人管理、运用和处分的一种信托行为。 担任委托监护人是一项周期长且风险高的责任,按家长的期望,很难找到合格的委托监护,也缺少专业机构或个人愿意担任委托监护。 -
当家中老人失能失智:关切老龄化引发的三大社会问题丨快评
作为家中顶梁柱,正值中年,上有老下有小,无限的责任扛在肩上,所有人都依靠你而你没有任何人可依靠,这种压力是空前的。如果又叠加中年职场危机,更是压力山大。所以,随着老龄化的加剧,这一社会问题会变得更加严重。但显然很难有向社会转嫁成本的“社会化”系统方案来解决这一问题,除非机器人已经智能到可代替人工来照料。 -
美国FDA刚批准:马斯克“脑机接口”能让失智老人生活有尊严吗?
如果用AI通过“脑机接口”,赋予病患大脑以逻辑程序:不可吃排泄物、要到卫生间便溺、配合护理人员、不要纵火、不要跳楼、不要离家出走、不要日夜颠倒、要按时睡觉,程序告诉老人大脑照顾你的是自己儿女……虽不能使老人返老还童,但起码能使生命最后几年生活舒适、拥有尊严。 -
失能失智老人去世,有“松了口气”的解脱感是不孝吗?
生命最后一年,传统治疗在给绝症患者和临终老人带来巨大痛苦的同时,在临床医学上不但没有任何效果,反而会缩短寿命几星期到几个月不等,因为那些治疗方法和药物实在太痛苦了。美国5%的病人在最后几个月毫无作用的治疗,消耗了其国家约25%医疗资金,这一痛苦挣扎过程,还会让病患亲属陷入抑郁的风险增加300%。 -
为3亿老人立遗嘱:“做好人生的最后一次选择”
60岁出头的吴阿姨在写遗嘱时说,她有个额外的叮嘱,希望自己走之后,先生可以再找一个伴,“一定要一定要再找一个伴”,“希望他在余生有人相伴,冬天冷了有人给他盖盖被子,春天有人跟他一起看看花,秋天有人陪他一起散散步”。 “能来找我们的老人,观念比较先进,有时候叔叔阿姨坐在这里就开始谈‘如果我死后’,他们不会觉得这个东西不吉利,只是谈起家里的纷争,很多人都会禁不住地流眼泪。”因此,中华遗嘱库的会客厅里总是备有纸巾。 现在老人最担忧的还是将来某一时刻当自己失能失智,他们会面临怎样的境况。老人会得到妥帖的照护吗?子女会因为财产分配问题吵得面红耳赤吗?老人的不安全感令人唏嘘。 (本文首发于2022年10月27日《南方周末》) -
我辞职看护耄耋老母之余:失能失智老人照顾问题需社会关注
很多舆论批评,谴责家政、养老院对老人照顾不周,而经历过才理解:家政公司、养老院、保姆、护工,都只是一个企业、一份工作,人家收取一定费用,提供相应的服务,而不是把命卖给你,没必要承担这么大风险 (本文首发于2022年2月17日《南方周末》) -
空巢与失智老人的爱与尊严
两位老人在古稀之年遭遇空巢与失智的双重困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