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多孩家庭已然常见,社会应树立正确规则和良好风尚
多孩家庭不是社会的麻烦,恰恰相反,在生育率萎缩的当下,他们支撑人口更迭,提供经济动能,长期贡献远远大于短时“麻烦”。 以少生为常态,以独子为荣,这一页已经翻过去,需要更新认知了。 -
“家里两个孩子,能不能上同一所学校?”
父母在千岛湖老家,妻子经常出差,选哪个孩子接送?“让一个当爸爸的做这种选择,太残忍了。” “多子女同校就读的需求主要存在于城市地区,农村地区还不多见。我们分析,这种需求的出现,和人口政策的调整密切相关。”上城区教育局局长项海刚说。 “不能因为可能出现的极少数挤占学区内生源学位的情况,就不去解决一大批多孩家庭的实际困难,这么想是懒政思维。” -
代表委员热议三孩:“不仅要关注生,还要关注为何不生”
2022年全国两会,“完善三孩生育政策配套措施”写入政府工作报告,有超过50份建议和提案涉及三孩或生育。 全国政协委员谢文敏计算,因托幼机构稀缺,一名生育三孩的女性要在育儿方面付出9年。她提议“男性强制休产假”。 全国政协委员彭静发现,有许多现行政策未充分考虑多孩家庭的实际需求,还是“按三口之家的惯性思维来设定的”。 全国人大代表林勇建议,从当前的不分孩次生育率个税抵扣,转变为分孩次递增的个税抵扣方案;鼓励中小微企业吸纳多孩母亲就业。 -
“三胎贷”只是噱头、蹭热点,堂堂“消费贷”何需巧立名目?
至于所谓“三胎贷”,也许设计意图是好的,也许没有多大的风险和危害。但是,提高生育意愿、降低多孩家庭的经济压力,需要的是有效的政策配套,而不是“借钱生孩子”的金融“创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