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历史是中国人的宗教”:从巫术角度,看古代帝王对史书的恐惧
更好的办法是进入公共记忆,通过立德、立功、立言受到公众跨越千年乃至数千年的尊敬,这庞大的愿力可以让逝者的魂力得到极大的补充,成为儒家所称的浩然之气、正气,获得“下则为河岳,上则为日星”“地维赖以立,天柱赖以尊”的力量。 同理,青史留名,如果是美名,有助于灵魂长存和壮大,如果是恶名,则万民的咒诅会促进灵魂的消亡,让灵魂受苦。这才是古代儒家士大夫不怕死的道德根源,这才是皇帝害怕史书的关键因素。 -
从刘备与吕布的恩怨说起:吕布逆袭有多成功,又如何走向覆灭?
吕布也确实把自己的人生道路走死了。 一来,两次背叛获益都如此之高,以后背叛只怕会上瘾的。再也不会有人敢信任他了。 二来,吕布会成为天下士大夫出身的官僚的公敌。士大夫的优势地位,很重要一块基石就是强调,门生故吏对自己的恩主,道德义务几乎是无上限的。吕布这样两次杀害提拔自己的人,要是没有受到惩罚还享受荣华富贵,社会价值体系要崩溃了。 -
才子气与士大夫之心——写在汪曾祺先生逝世纪念日
生活,在他人也许万千愁闷纠结,在先生,却能化为新沏秋茶饭后烟。先生的确有士大夫气质,但也会偶尔在士大夫狭窄的田埂上错出一步 (本文首发于南方人物周刊) -
一份万历年间的殿试状元卷:谈了什么,漏了什么?
张居正改革是非常表面化的,改革最重要的是释放民间的经济活力,而不仅仅提高征税效率。很遗憾,赵秉忠在张居正之后,并未洞悉这一点。这份状元答卷有其历史文物价值,却没有太多的思想文献价值,对社会问题的认识最终未能超越时代与环境的桎梏,也受制于士大夫昧于财政与经济“俗务”的惯性。 -
许倬云:东林传统与无锡士绅家族丨倬彼云汉
无锡士大夫家庭中如此特殊的风气,和苏州的富商大贾、庭园诗酒不同;和常州的状元宰相之家,收集文物、书籍的风气,也颇为不同。晚清到民国,如此文化区,恐怕只有江苏的太湖周边、湖南的长沙周边以及福州周边这几处,出现大量读书人家,延续家风,投身地方公益事务。 -
《唐朝诡事录》:是如何打动观众的?
“中国传统文化中士大夫的‘古意’,在当下是稀缺的,也因稀缺而更容易让人有共鸣、更动人” (本文首发于南方人物周刊) -
苏东坡的平民朋友
东坡既是勤政爱民的贤士大夫,又是才华横溢的文人学士,这双重身份使他得到民间的广泛爱戴。 (本文首发于2022年8月18日《南方周末》) -
网师园:凡物皆有可观
苏州园林远离喧嚣、归隐山林的志向,集中展现了周作人心心念念的“一点无用的游戏与享乐”。人与园相似,达致的终极并非快乐,而是找到平静。苏州的园主们,那些贬谪、隐退的文人士大夫,在经历了宦海沉浮之后,代之而起的是清净、自然、隐逸的人生哲学和文化情趣,这心中的“文化绿洲”,外化为一方方小园。 11月下旬,上海三位姑娘的流调把苏州古建再次带火,几处访古地均与宋代有关,可谓“寻宋之旅”。这其中,就有始建于南宋的网师园。 待无恙,君再来。 (本文首发于2021年12月9日《南方周末》) -
士大夫的另一种人生
作为中国人,看到这部电影中的丁氏三兄弟难免会想到“三苏”,以及我国历史上很多被贬谪流放的士大夫的故事。 (本文首发于2021年第25期《南方人物周刊》) -
在中国传统中,“暴秦”就是这样禁忌的存在
大一统、郡县制的秦制甩不掉了,但在秦制的“壳”里必须装上自家的“料”才行。无论是“以孝治天下”“王霸杂用”“寓封建之意于郡县”,还是“三教并用”“与士大夫共天下”,都是提高辨识度,避免被误认为暴秦再临。在中国传统中,暴秦就是这样禁忌的存在,这是基本的常识无需解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