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部乡村办起了书院,却与留守老人和儿童无关
中部某省一个村寨,落成了一座乡村书院。书院的一次讲座上,主持人、分享人及台下的嘉宾用的都是一本正经的普通话,相互之间非常熟稔。看得出,他们是多年的老朋友,从天南地北赶过来,给老友捧场,以会交友。却很少看到当地人的面孔,我看不到留守儿童,我也看不到留守老人。 文化地理学中有一个提法,即“无地方的地方”,对应的英文是“placelessness”,核心意思指那些与原有地方没有多大关系的“新地方”“新场地”。 -
地理学家段义孚的终生追问:我是谁?
“如果离开了宇宙,或准确地说,离开了和谐自然和人类极致成就所带来的喜悦,我的人生将变得悲惨,活不下去。”段义孚列举了种种人类的悲苦,“但是,我却不愿久待在那些阴影里……”他相信那道光、宇宙之美,世界的美与善。 地理学就像一条道路,让他通向对自身和人类生命问题的理解。 -
人文主义地理学之父段义孚终其一生都在思考啥问题?
他最为世人所熟知的功绩,是在上世纪六七十年代,在崇尚工具理性的实证主义席卷西方地理学的浪潮中,单纯、笃定而又睿智地恢复了地理学的人文精神,开创了对后世影响深远的人文主义地理学,从而蜚声世界学坛。 -
叶超谈地理学家段义孚:把宇宙作为游乐场超越孤独
当孤独成为整个社会的“症候”,“想想陶渊明和段义孚的遭遇,虽时代和环境不同,但陶渊明所构想的桃花源不就是段义孚构想的宇宙游乐场吗?没有人能夺走他们的‘自在之地’。我们每个人都需要寻找属于我们自己的‘自在之地’” (本文首发于南方人物周刊) -
穿越濑户内海:日本海上丝绸之路
狭长的濑户内海既是日本的京杭大运河,承载着地方和京畿的物质和文化交流,也是日本的海上丝绸之路——古代中国、朝鲜与日本往来的必经之路,在美国黑船打开日本大门之前,濑户内海几乎是日本唯一的对外交流通道。 因命名“丝绸之路“而闻名遐迩的德国地理学家费迪南·冯·李希霍芬称濑户内海为“世界上最美的风景之一”。 -
段义孚:一位华裔学者和他的浪漫地理学
(本文首发于南方人物周刊) -
“动物是参与人类历史进程的伙伴” ——文物中的野生动物
从商代战神,到后世“凶鸟”、不吉利的象征,猫头鹰现在成为了孩子眼中的萌物。文物中的动物形象,反映出形形色色的人类观念,不同时代的文物,可以映射出观念的传承与嬗变。 从商代的虎噬人卣,到战国时期秦国的虎符,绵延到给孩子穿上的虎头鞋。虎的强大、凶猛没变,但中国人对虎的心理需求一直在变。 以前,中国学术界从事历史动物研究的学者较少。近些年由于生物灭绝加剧、生物多样性减少逐渐引起关注,在历史地理学、环境史、动物史等研究领域成为学术增长点,研究的人员开始多了起来。 (本文首发于2021年3月4日《南方周末》) -
他探险中亚腹地,把神秘的内陆中国呈现给西方世界
在近代中亚探险史上,俄国军官、地理学家尼·米·普尔热瓦尔斯基是一位赫赫有名的先驱。 -
考研泄题后,重考!校长被处分
因命题教师违反保密规定泄题,去年12月23日西南大学举行的《自然地理学》考试被认定无效。近日,500余名考生参加了重考。 -
法兰克福看画
法兰克福施泰德美术馆(StädelMuseum)的语音导览是我见过的内容做得最细致的,每幅画除了简介还有“文化背景”“材料与技法”选项,有的还加上“艺术史背景”或“宗教背景”,简直听不过来。买了票存了包,直奔“古代大师”楼层找最想看的维米尔——《地理学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