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野蛮生长14年,地方金交所终于接连关门
金交所的诞生有其特殊的历史背景,目的是承接四大AMC机构的不良资产交易。 “通过拆分、包装,城投债在金交所得以面向广大的普通投资人。” 金交所无疑满足了互金平台的两个核心需求,来自地方政府的牌照背书,以及化解大额投资标的、将产品“大拆小”的诉求。 -
地方“坏账银行”:它们只愿做快乐的搬运工
为处置城商行、农商社、信用社等地方金融机构越来越多的不良资产,省级资产管理公司纷纷组建,至今已26家。但他们目前最热衷的业务,还是政策不允许的不良资产通道业务,而非其“正业”——债务重组与清收。 -
地方“坏账公司”:一出生就陷入“红海”
“经济下行期,今年花100块收的资产,等到明年也许只值80块。同时,资产变现的难度在加大,很多资产根本找不到接盘的人。”在经济增速放缓的时候,中国五省市获批成立了专门用于处置金融机构不良资产的地方“坏账公司”。它们如何清理地方坏账,扣人心弦。 -
“中国经济转型,需要实质性改革”
中国金融体系的眼前小考是涉及制造业的信托风险;中考是银行业的不良资产处置风险;大考是资本项目可兑换和能否维持汇率稳定的风险。地方政府公司化、债务子孙化、执政当下化是中国经济增长质量不高的根源。 -
四万亿:地方的政银逻辑
已经都是上市公司的商业银行如何在国家需要和保持自身利润率之间谋求平衡?在大跃进般的政府投资浪潮中,银行如何避免产生新的不良资产?中国的地方政府与银行之间,到底是怎样一种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