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00:50
“最后的儒家”梁漱溟丨那年今日
1988年6月23日,梁漱溟逝世。梁漱溟,原名焕鼎,字寿铭,祖籍广西桂林,清末生于北京,中国著名思想家、哲学家、教育家。虽没有上过大学,但他自学成才。蔡元培读了他的文章《究元决疑论》后,邀他到北大哲学系执教,课堂上座无虚席。后来,他开始从事乡村建设活动,从中国传统文化中寻求改造旧中国的办法,被美国汉学家艾恺称为“最后的儒家”。 -
著名经济学家厉以宁逝世,曾以“厉股份”在中国经济史上留名
据北京大学新闻网27日晚消息,中国共产党党员、民盟中央原副主席、全国人大财经委员会原副主任、全国政协经济委员会原副主任,“改革先锋”奖章获得者、经济体制改革的积极倡导者,著名经济学家、杰出的教育家、北京大学哲学社会科学资深教授、光华管理学院名誉院长厉以宁先生因病医治无效,于2023年2月27日19点31分在北京协和医院逝世,享年92岁。 厉以宁以“厉股份”在中国经济史上留名,在当年中国经济体制改革的大辩论中,他始终坚持以所有制改革为主线。 本文首发于2019年8月,现将旧文重发,以示纪念。 -
阳明之旅:江上王守仁
长江文化带万里行之“大江东去,数风流人物”系列之四 龙场悟道后,王守仁的身份由一个神童、书法家、中层官僚、静坐修行师和业余射击选手升华成了一位哲学家、教育家、政治家、文学家和军事家。 而他在赣江上游平息匪患,在赣江中游勤政育人,在赣江下游芟夷大难,最终浮鄱阳而入大江,至此可谓功成名就,是真正的运筹帷幄、决胜千里的绝代“儒将”。 (本文首发于2021年10月14日《南方周末》) -
走进死亡咖啡馆:“在死亡面前,谁敢说自己是专家”
分享《獾的礼物》时,文晶领悟到,父亲也给自己留下了两件珍贵的礼物——乐观与勇气。那一刻,对于至亲的死亡,文晶感觉有一丝释然。 在死亡咖啡馆里,参与者会尽量不去评判他人的生死观,“但这种碰撞本身就很有价值”。 作为组织者,赵小白感觉自己的收获远远多于付出。那一个个与死亡有关的故事,让他愈发意识到生的时间有限、死的降临无常,“所以更要深情地活”。 国内学界已经意识到生死教育的匮乏,但很少有人提出到底该怎么做,学者们也偏向从哲学或具体的医学层面研究死亡,较少关注社会应用层面。 (本文首发于2020年9月3日《南方周末》) -
健身、坐台,关注教育和哲学:嫌疑人吴谢宇的重庆逃亡岁月
曾在同一家酒吧共事的一名酒保告诉南方周末记者,吴谢宇每周会来酒吧一两次,总是穿着健身教练一般的着装和一双看起来有些廉价的运动鞋。 -
冯友兰:朝向天地境界的凡俗哲人
冯友兰(1895—1990) 哲学家、教育家 中国哲学史学科奠基人,其著述《中国哲学史》《中国哲学简史》具备世界影响力,一生提倡“新理学”。 -
孙景尧:上好课,求放心
最早的这些哲学家们,西方也好,中国也好,他们的心是相通的,他们对教育都强调要解决“心”的问题。如果拥有了这样的善心,这个学生就会成才,这个民族就会强大,这个国家就会兴旺。 -
教育与对话
对话教育不是用来培养臣民的,而是用来培养现代公民的。公民最基本的素质是独立思考和独立判断,这些能力不是通过灌输形成的,而是通过对话形成的。培养这些能力正是哲学的宗旨。 -
防止贪腐,道德教育才是治本之道
贪官东窗事发之后,可能让一些人暂时销声匿迹。但是在一个功利、扭曲的价值观充斥的社会,类似事件无日无之。我们的道德教育有必要慢慢进入哲学的层次,主导教育者尤其应该好好研读哲学,因为学习过伦理学的人才有资格教道德。 -
法国中学的哲学教育
在法国,哲学是高中生的必修课和会考的第一门科目,但法国中学哲学教育的目的并非为了造就哲学家,也不是为了让法国人掌握哲学,而是为了培养公民。学习哲学也是公民的权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