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听力损伤是世界第三大致残原因丨全国爱耳日
“40岁左右及40岁以下群体突聋发生率正在提高,但病理机制还没有非常明确。” “短期的听力损伤可能恢复,但长期或定期暴露在大音量环境,听力损伤是永久性的,很多人没有意识到严重性,或者以为耳聋离他们很遥远。” 一些地方在探索免费为听障儿童植入人工耳蜗,上海从2023年10月起将人工耳蜗纳入医保报销范围,惠及更多听障患者。 -
听障女孩手制卫生巾遭霸凌:“何不食肉糜”的心态令人无语丨快评
讽刺的是,在一度登上热搜的“高铁上卖卫生巾”话题中,一批人发小作文扣大帽子,将一个纯粹的商业问题变成“不卖甚至不免费提供卫生巾就是侵犯女性权益”的“站队问题”;如今真正遇到“确实买不起,只能用别针固定散装卫生巾”的情况,这批大V又无视这一事实,反而霸凌真正的弱者,可见其虚伪已到了“不谈事实,只问站队”的地步。 -
听障人生的无障征途
-
无声家族中的健听姐妹,穿梭在两个世界
无论年龄大小,与外界沟通的责任总是落在听障家庭中的健听者肩上。拆迁队上门时,7岁的李楠楠代表全家签合同,其实她连上面的字都认不全。 “我感觉这一生都在历劫。”张娟生下听障儿子后,全家人去做了DNA检测,发现家族中健听者有致聋的隐性基因,后代先天失聪是概率问题。 “你可棒了,你会打暗语。”李楠楠主动教健听的女儿学手语,女儿觉得多了一种技能,上幼儿园更自信了。旧日撕不掉的标签成了令人骄傲的存在。 -
互联网平台的包容性,拓展了聋哑人士的就业机会
选择从事骑手这个岗位,是一个西部山区、初中文化的25岁的听障男青年所能做到的最接近互联网红利的岗位。 -
鸟巢“寂静”:45位听障者在北京冬残奥会前的六十个日夜
对于观众而言,歌声响彻鸟巢;但对于站在鸟巢中央的表演者而言,一切寂静无声。 除了开幕式手语歌曲,许多表演者还要兼顾冬残奥会闭幕式,邰丽华只能见缝插针。 三届全国政协委员的任期里,邰丽华提交过许多聚焦残障群体权益保障的提案。 -
这个口罩厂,来了一群“临时工”
这几天,位于上海松江区车墩镇的一家口罩厂来了一群特殊的“打工仔”“打工妹”。外企财务总监、全国三八红旗手、创业者、大学生、听障人士……他们身份各异,从上海各地驱车几十公里志愿前来,12个小时不眠不休,只为在口罩厂当一名“临时工”。 -
无声的辩护——驱走聋哑人维权路上的“拦路虎”
“律师要时刻注意自己的沟通对象是听障者本人,比如保持跟听障者的眼神交流,并且要时刻确认手语翻译只是在翻译听障者的话,而不是替代听障者说话。” “我一个人不可能对全国近三千万听障者进行有效的服务,这是杯水车薪。”网红手语律师唐帅希望能建立一支像他这样既懂法律又精通手语的律师队伍,以服务更多的听障维权者。 -
听障儿童家长:我们不想孩子“被特殊化” (从129347复制)
“做公益,要了解我们真正需要什么,别只为了博人眼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