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是什么将我们相连?丨南周文化榜
2024年3月文化榜: 电影 《坠落的审判》 剧集 Netflix版《三体》 图书 《盛世:杜甫的历史图景》 综艺 《种地吧,少年》 纪念 齐邦媛 马识途 推荐人 缴蕊 中国人民大学文学院教师 王雨童 中国社会科学院青年学者 萧轶 媒体人、书评人 阿莫 综艺制作人 -
在诺奖得主古尔纳的故乡,大海不再只有伤痛 | 月是故乡明②
桑给巴尔,一个曾因贩奴、殖民而充满伤痛的地方。过去,这里有无数古尔纳笔下的“破碎的心”,也有它“骨子里的慷慨、高贵和触手可及的热情”。人们终将从历史中汲取教训,让大海再次成为他们的希望。 -
专访诺贝尔文学奖得主古尔纳:回望非洲,赞美沉默
正如那些脆弱又坚强的中国陶瓷碎片,古尔纳笔下每一位离散者和异乡人,都身处支离破碎的世界,却拼尽一生保存那份完整、价值和美感 他在作品中聚焦身处剧变撕裂下的个人、群体与社会,采用的却是一种不事声张的安静笔调,背负沉重的伤痛记忆,他选择在沉默之下书写奔涌的心灵的声音 (本文首发于南方人物周刊) -
专访诺奖得主古尔纳:“我们谈论的不是过去,而是仍在继续着的东西”
“这是一种连接历史的方式,殖民主义以这种方式又回到了欧洲,并继续下去,我只是做了这种过去与现实的连接,我们谈论的不是过去,而是仍然在继续着的东西,它仍然需要被理解。” “我自己不是一个愤世嫉俗的人,我一般都很乐观,但同时我也认为一个人应该看看这个世界,看看哪里是荒谬的,哪里是自欺欺人的。” 他的人物往往背井离乡,被疏远,不受欢迎,令人感觉他们的心中有着对世界的怨恨。 -
埃尔诺意外获奖,村上继续陪跑:诺贝尔文学奖从理想主义到多元化
在陆续出现鲍勃•迪伦与阿布杜勒拉扎克•古尔纳之后,诺贝尔文学奖的预测就成了一件苦差事。国别、族裔、性别、价值观、影响力、政治正确、多元化的权重越来越大,文学性、理想主义、人文关怀等传统因子不再那么重要。“政治标准”进一步抬升于“文学标准”之上。 -
在诺奖得主古尔纳的故乡,大海不再只有伤痛
桑给巴尔,一个曾因贩奴、殖民而充满伤痛的地方。过去,这里有无数古尔纳笔下的“破碎的心”,也有它“骨子里的慷慨、高贵和触手可及的热情”。人们终将从历史中汲取教训,让大海再次成为他们的希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