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放射科医生求判职业病:未上国家目录,难定因果关系
根据《职业病分类和目录》,中国目前共有10类132种职业病,但无论是分类中的“职业性放射性疾病”抑或“职业性肿瘤”,黄斗罹患的淋巴癌都不在统计的范畴内。 黄斗在向疾控部门提交工作量统计时,粗略算了一下操作X射线和CT仪器的次数。他发现,30年间操作这些仪器的次数不少于20万次。 “随着新技术、新物质材料、新化学原料的应用,可能会有新型职业性疾病不断出现,却不能及时得到承认的现象。仅采用严格适用职业病名录的做法,将使很多劳动者的合法权益得不到保护。” (本文首发于2023年4月13日《南方周末》) -
64岁男子为打工办假证被抓:应尊重用工自由、保障劳动者权益丨快评
建筑工地是超龄老人工作的高危区域,由此引发的安全风险让政府、企业、工人各方都心存顾虑。企业担心高昂的事故赔偿,政府担忧老人安全,这让各地的“清退令”显得顺理成章。不过,旨在解决安全问题的“清退令”又引发了新的问题:超龄老人仍然有就业需求,企业也有用工自由,一纸清退令无疑剥夺了劳资双方的合约自由 (本文首发于2023年3月23日《南方周末》) -
两会结束,这些声音留在这个春天里
“我们在生命教育方面,是需要补课的一代家长,但不希望我们的孩子未来也需要补课。” “一些地区将政策投入聚焦于二孩和三孩家庭的奖励支持,一孩生育作为保持和提升总体生育水平的‘基本盘’,反而被忽视。” “‘35岁职场门槛’与社会发展趋势背道而驰,不仅侵犯了中高龄劳动者就业权益,造成就业市场恶性内卷,劳动者只能趁年轻赚快钱。” -
高温突破历史极值,户外劳动者的权益如何保障
在酷暑中,户外劳动者面临更大的健康风险,高温保障措施制度的完善和落地对保护他们的权益至关重要。 本文首发于南方人物周刊 -
持续高温影响全国超9亿人,部分地区高温津贴10年未上调
夏至三庚便数伏, 2022年的三伏天于7月16日开启。高温持续,但工作还要继续。高温津贴在一定程度上保护劳动者权益,部分地区补贴达到每月300元,海南一年发7个月。 -
员工羡慕按时发工资被开除,用人单位不能如此任性丨快评
虽然中国劳动力市场总体上供大于求,导致劳动者相比用人单位处于弱势,但是用人单位也不能为所欲为,应该尊重并保障劳动者最基本的权益。 -
四部门对美团、饿了么、滴滴等企业保障劳动者权益开展联合行政指导
-
快评|“副处长送外卖一天只挣41块”刷屏,外卖等新职业的系统问题应系统解决
平台以移动互联网技术和算法提高行业效率是值得鼓励的创新,但不能以剥夺劳动者的合法权益,以低劳工权来获取低成本优势。 -
快评|外卖骑手猝死平台只给2000元,互联网新用工方式挑战劳动者权益保护模式
“只为交易双方提供信息撮合服务,不形成劳动关系”是从网约车到外卖等互联网O2O平台一贯的做法。由于没有劳动关系,一旦在工作过程中发生工伤事故,公司不需要承担工伤赔偿责任,兼职人员几乎没有任何保障。 互联网经济下诞生的新用工模式,需要法律与司法加以关注,兼顾平台和劳动者利益。 -
“硬核奋斗模式”也应顾及员工的健康
当前,企业要求员工加班,钻的往往都是“自愿加班”的空子。许多头部互联网企业尚且如此,其他小企业劳动者的权益保障恐怕更加令人担忧。当然可以加班,可以自愿,可以自愿加班,但应保障员工的健康与休息,同时努力提高工作效率与质量,不应让员工陷入无休无止恶性竞争的囚徒困境,这样,从长期看,员工、企业与社会才会是多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