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三无”农药畅销,樱桃、蒜等小宗作物用药求解
2024年3月15日,大连市农业农村局副局长闫明伟对南方周末记者表示,市县两级农业农村、公安部门已经对生产授粉药的黑作坊设备进行了查封,将相关涉嫌假农药扣押到仓库。按照执法程序,下一步大连市农业农村局将对扣押的涉嫌产品进行检测,根据检测情况开展立案调查,也已做好行政执法和刑事司法衔接的准备。 登记一个新农药的费用一般需40万至60万元,参加一款小宗作物农药联合试验的企业数量在10家左右,加上政府补贴,每家企业的成本往往仅需两三万元。 用于防治大白菜菜青虫的农药,可以延伸到十字花科的其他蔬菜,如小白菜、花椰菜、萝卜等。有的还可以跨科延伸,如豇豆/豌豆白粉病农药,不止延伸到豆科蔬菜,菊科(莴笋、茼蒿等)、伞形科(芹菜、胡萝卜等)也包括在内。 -
“并案处理”应被精细化对待丨法眼
从整体上看,我国并案处理在缺乏刑事诉讼法明确规定的同时,有关司法解释的规定又存在层级较低、规定过于笼统等缺陷,致使司法实践中该制度不仅权威性不足,可操作性也不强,这就难免会影响到并案处理后当事人的权益、对程序的选择以及办案的质量和时长等。 应该让并案处理更侧重于当事人权利的保障,对巨型案件需要合理拆分,对办案期限进行严格约束,并且要给予当事人更多程序选择的空间。 (本文首发于2023年11月30日《南方周末》) -
在线诉讼,开了哪些“口子”? 规则已统一,适应尚需时日
有学者提出,线上庭审不够严肃,将导致庭审仪式感和威严感的丧失,特别是对刑事案件而言,庭审中本应具备的教育和震慑功能也将无法发挥。 尽管在诉讼程序上还存有不同意见,但接受采访的学者都认为,在线诉讼将是未来司法审判的最前沿。 (本文首发于2021年7月15日《南方周末》) -
不管人跑了或死了,都可以依法追赃
2017年后,“两高”首次发布司法解释,对2012年《刑事诉讼法》修正时首次提出的违法所得没收程序进行了细化。 -
湖南一法院“未判先罚”900万 媒体曝光后当事人当晚被收监
刑事诉讼财物处置存在的问题,主要包括处置财产过程中随意性大、程序性规定不完善,侵害了当事人的合法权益。 -
警权:“有为”与“有限” 如何平衡
刑事诉讼程序不但是警察权的界限所在,是嫌疑人权利的保护机制,也是警察自我保护的手段。规范的执法程序是案件出现意外风险时,警察免于警纪和法律追责的重要保障。 -
第二巡回法庭: 大法官结案上百件,“体验到了‘司法民工’的辛苦”
“因为当事人申诉,通过审判监督程序发现错案,然后最高法院提审的刑事案件,这是第一次。” -
湘潭幼儿园校车事故续:4干部被免职
近日,“7·10”湘潭幼儿园校车事故启动先期问责程序,湘潭和长沙共有4名干部被免职。目前,8名遇难的幼儿均获赔56万元,3名遇难成人中的2位幼师获赔68万元,并全部签署协议。警方已以涉嫌重大责任事故罪对幼儿园负责人王长海、法人代表王霓裳予以刑事拘留。 -
陈年疑案:公开和监督如何破题
在警方对一些疑案进行回应后,对公安机关不信任的情绪依旧弥漫。中国人民大学教授陈卫东建议,在科技条件已经进步的情况下,“警方可以再找找新的突破点。重新梳理一下案情,力所能及地对重大疑案再次进行侦查”。而中国政法大学教授洪道德认为,应该根据相关法律法规,“利用好人大监督这一途径”。 -
我国拟修法追缴违法所得
8月24日首次提请全国人大常委会审议的刑事诉讼法修正案草案的特别程序中,专门新增的“犯罪嫌疑人、被告人逃匿、死亡案件违法所得的没收程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