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个人养老金制度全面推行,739款产品中藏着怎样的方向?
南方周末记者梳理了这七百余款个人养老金产品发现,目前个人养老金基金九成以上亏损,其他三类理财、储蓄、保险产品虽大部分未亏损,但收益相比同类产品并不突出。 目前个人养老产品也并非没有优势,基金费率是其一大宣传重点。“与其宣传税优,不如强调‘费优’。” “养老金融产品的第一要务是‘保本’,其次是跑赢通胀。” -
《个人养老金实施办法》发布:参加人可享受税收优惠
账户里的资金可购买符合规定的理财产品、储蓄存款、商业养老保险和公募基金等。 假设每年缴纳12000元养老金,这部分将免缴个税,养老金账户因投资产生的收益也将免征资本利得税,唯一的缴税环节是在提取时,需按3%税率缴纳个税。 资管新规实施之后,绝大多数金融产品不再有保底收益,包括养老金融产品。从理论上说可能会亏损,特别是在短期内。但个人养老金在较长的时间周期内,可能获得相对稳健的投资回报。 -
养老理财提速 “好卖”是否可持续?
进入8月,在非养老理财产品今年销售持续低迷的情势下,第二批养老理财试点机构正接续在全国十个试点城市发售首期养老理财产品,且不时传出两天内售罄的消息。 南方周末新金融研究中心评测结果显示:养老理财净值增长表现相对稳健。在一季度市场下跌行情中较好地控制住了回撤,但二季度以来净值表现分化呈明显趋势。“从目前的情况来看,相关机构应该是根据产品设计的机制,采取了一些特别措施对产品净值进行了干预。” “即便是养老理财产品,未来也不排除会出现到期收益低于业绩比较基准下限,甚至亏损本金的可能性。”龚静表示,“在这种情况下,更加考验的是各家理财机构的投研实力和运作经验。对投资者而言,也应该更加理性看待养老理财,不要把养老理财误解成可以短期投机炒作的品种,否则得不偿失。” -
养老理财面世:门槛低、期限长,但不是刚兑
首批试点养老理财产品必须具有“稳健性、长期性、普惠性”三个显著特征,以此和普通银行理财产品区分。 从投资范围来看,养老理财比一般的债券类公募基金显得更激进。 养老理财产品本质上仍是一款商业理财产品,不能突破现行的资管新规规定来进行保本、刚兑等违规操作。 -
国民养老保险筹备成立,能否撑起个人养老“第三支柱”?
银行系理财子公司的“闯入”,意味着背后自带万亿量级的资金和千亿规模的客户群体。 个税递延型商业养老保险从2018年5月开始试点,至今投保人数只有几万人,保费收入只有4亿元,规模很小。 “需要加大税收优惠比例,简化个税抵扣手续,完善产品线,覆盖保险、基金、银行理财等产品。” -
追房老人:房“诈”曝光一年后,一人被公诉,索回两套房
银主、中间人等未受到牵连。唯有组织“以房养老”理财项目的广艳彬被提起公诉,两次开庭后,法院将择期宣判。 老人通过民事诉讼追回房屋所有权,已有两例胜诉,但房屋被层层抵押、转租及借款合同风险等“后遗症”依然存在。 “不管是贷款的,卖保健品的,还是各种以‘投资’为名目的人,仍然用各种各样手段来接近(老人)。” -
老人“以房养老”理财疑陷骗局
李凌至今记得,她与母亲的一次争吵。 -
家庭理财的八大关键发现
近60%的家庭有理财经历,但仍有约23%的家庭拒绝理财;48%家庭投资有盈利,22%家庭投资出现亏损。提高生活质量、抵御物价上涨、筹划养老是理财主要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