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企业打造公益项目品牌的“扬长”与“避短”——2024年南方周末中国公益项目品牌榜(企业类)解读
调研发现,企业在打造公益项目品牌时呈现出与公益机构不同的特点和优势,如善于搭建平台、依托企业基金会或专项基金、民营企业百花齐放等。但也面临项目品牌持续发展不足、社会影响力受限等短板。如何“扬长”而不“避短”是未来发展的关键。 -
探索公益项目的品牌化之路,第2期公益方舟沙龙成功举办
9月20日,第2期公益方舟沙龙于广州举办,会上发布2024年公益项目品牌榜,并邀请行业机构、企业代表等就公益项目品牌建设之路展开分享及对话。 -
从内部管理看儿慈会事件的“偶然”与“必然”
民政部关于儿慈会事件的全面调查随着通报的发布暂告一段落,南方周末公益研究中心对其内部管理情况做了初步扫描,分析显示儿慈会在筹款额和业务量增长迅速的同时,其对机构队伍建设、项目精细化、志愿者规范的重视不足,一定程度上为“偶然”发生的违法违规事件埋下隐患。 -
红树林基金会(MCF)温家怡:善因营销可有效促进公益品牌建设
在深圳市红树林湿地保护基金会(以下简称:红树林基金会)品牌传播部副总监温家怡的眼中,与企业联合开展善因营销合作是一种企业、机构、公众均受益的三赢模式。良好的善因产品可联动爱心企业与激发广大消费者的公益参与兴致,更为公益机构的品牌传播开辟了一条更可持续、友好、效果显著的新路径。 -
提高孤独症意识,以公益品牌带动社会融合
2024年4月2日世界提高孤独症意识日宣传主题口号为“全生涯服务,全方位关爱”。作为国内较早启动关注孤独症群体的“海洋天堂计划”,经过十余年的耕耘,已初具品牌效应。孤独症人群数量的上升启发了更多基金会及机构的行动,但项目数量、质量仍有较大进步空间。当前孤独症的服务及认知均较薄弱,差异化,品牌化的公益行动对促进社会融合更显迫切。 -
加速进步,公益如何助力女性发展?
两会期间不少与女性相关的提案频上热搜,女性发展关乎生育,更关乎自身及国家全面发展。不同调研均显示出中国女性在不同方面、不同区域的性别差距。中国民间公益组织不断探索,回应女性需求,对缩小性别差距起了一定补充作用,但机构数量、项目多元化及差异化仍有待突破。 -
公益品牌建设的“老问题”与“新突破” ——南方周末中国公益品牌榜(2023)解读
培育公益品牌越来越受到重视。调研发现,中国公益品牌建设依然存在资源约束、制度不完善、传播乏力等“老问题”,但部分公益机构的意识已经开始转变,积极拥抱新技术,并关注经验总结与扩散。 -
反思公益项目运营不合规事件:如何建构优质的公益品牌?
对公益慈善机构来说,公益品牌是社会公信力的直接体现,而社会公信力是公益慈善机构的立身之本。 -
洪灾缺救援?保定应急管理局:如果需要救援,会向社会发布
保定市应急管理局工作人员:“本次涿州暴雨引发多次山洪,多地道路堵塞,没有政府的统一调度,救援队无法有序进入受灾地区。咱们全省派了很多物资和队伍去了灾区,全省的力量是够用的。” 蓝天救援队在涿州支援了二百多人,但遇到的是“几千个求助”。公益机构益动燕赵的总干事般若也印证了涿州的信息求助规模:“大概有上千条”。 般若回忆,8月1日,两个镇的书记和镇长非常迫切希望救援队能够来所在乡镇转移被困居民。“甚至救援队还在高速公路上,他们就把救援队从高速路口拉走了。” -
水滴筹上市后为何频受质疑?
水滴筹近年来发展迅猛的保险业务,是否也与其众筹业务捆绑有关?笔者下载水滴筹APP后打开发现,在首页有“精选保险”链接,点击进入后,弹出“600万医疗保障”的保险,并显示笔者所在城市,已经有52万用户投保同类产品。 笔者刚登录APP不久,就有水滴筹工作人员打来电话,在笔者未接电话的情况下,还发来短信称:如您有筹款需求可直接回拨我的工作电话:我可协助您判断患者情况是否符合筹款发起条件,如有需要您可随时回拨。其急切撮合众筹的心态显露无遗。 水滴筹形成了完整的商业盈利链条:以互联网公益为名,通过快速扩张,吸引大量捐赠者和求助者,最大限度促进双方“捐赠”完成,同时提供各类保险开发场景,最大程度将公益众筹用户转化为保险用户,从而实现用户数量、经营业绩及各项经营收入的爆发性增长,再上市套现,给当初巨额资金投入的风投机构以退出通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