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日月光华:复旦大学的北碚岁月
今天,翻看上世纪40年代那些内迁大学师生留下的照片,会有一个惊讶的发现。原本,以为他们在国破家亡之际,弹尽粮绝之时,神情应该是痛苦的、焦虑的、麻木的;但是,在大多数照片上,他们的笑容都真实而生动,有一种令人意外的从容。 这从容,我想,它最直接的原因,乃是从骨子里相信未来,并愿意为未来而抗争。 -
从茂物到巴厘:横贯爪哇之旅
根据地球热点假说,曾经在印度教—佛教文明浸润下展现璀璨光华的爪哇岛,数百年来的沉寂何尝不像火山的休眠呢?也许在不久的将来,这片物产丰饶的热带岛屿就会遇到另一个热点,还会绽放出耀眼的光芒,亦未可知。 -
时隔两年,为何再提“稳增长”?
“三稳目标指明了后疫情时代中国经济发展的关键点,2022年经济发展增速与目标增速间存在差距,因而在2023年,稳增长是首要目标,进而通过稳增长带动稳就业。” 21世纪初,北京大学光华管理学院教授周黎安发现,地方官员介绍辖区情况时,热衷于引用当地GDP和相关经济指标在省内或市内的排名。“中国是世界范围内唯一发布国家、省、市、县四级GDP统计的国家。” 十四届全国人大代表、辽宁大学校长余淼杰和同事设计了一套基于微观数据的出口质量测量方法。根据这套方法,从2001年加入世贸组织至2012年,中国出口产品的质量提升了30%;从2012年至2022年,中国出口产品的质量又提升了25%。 “我们的确摆脱了对单一年份GDP增速的关注,有更多精力聚焦长期增长。”张南告诉南方周末记者,“外界都是近两年注意到我们的增速,但如今的产出大多是五年前打下的基础。” (本文首发于2023年3月9日《南方周末》) -
著名经济学家厉以宁逝世,曾以“厉股份”在中国经济史上留名
据北京大学新闻网27日晚消息,中国共产党党员、民盟中央原副主席、全国人大财经委员会原副主任、全国政协经济委员会原副主任,“改革先锋”奖章获得者、经济体制改革的积极倡导者,著名经济学家、杰出的教育家、北京大学哲学社会科学资深教授、光华管理学院名誉院长厉以宁先生因病医治无效,于2023年2月27日19点31分在北京协和医院逝世,享年92岁。 厉以宁以“厉股份”在中国经济史上留名,在当年中国经济体制改革的大辩论中,他始终坚持以所有制改革为主线。 本文首发于2019年8月,现将旧文重发,以示纪念。 -
开展览、办民宿,古建筑重沾人气让凝固的历史再焕光华丨快评
(本文首发于2022年7月28日《南方周末》) -
吕思勉何以半生株守在光华
吕先生认为私立大学代表着进步的一方,代表着新学术、新思想,负有教化社会的责任。吕先生要提倡传播新思想、新观念,那么他半生株守在私立光华大学,也就是很自然的事了。 (本文首发于2020年12月17日《南方周末》) -
坐地铁回母校,捐出了一个亿!
近日,复旦大学1973级化学系的同班校友陈晓明何佩鑫夫妇,回母校捐赠一个亿一事,在老师和同学中间广为流传。更难能可贵的是,夫妇二人十分低调,回母校乘坐的还是地铁…… 据复旦大学官网报道,12月2日上午,“复旦大学陈晓明何佩鑫校友基金”捐赠签约仪式在光华楼西主楼30楼思源厅举行,1973级化学系何佩鑫陈晓明校友伉俪捐赠壹亿元襄助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和学校教育事业发展。 -
江平对谈王泽鉴:中国民法典怎么立
2017年4月18日,海峡两岸民法学界最权威的学者江平、王泽鉴在北京进行了一场对谈。对谈由不久前通过的民法总则与即将制定的民法典展开,由浙江大学光华法学院教授朱庆育主持,北京大学出版社组织。 -
福建龙岩一25岁副镇长自杀
近日,四川泸州市28岁石宝镇副镇长赵光华在网上发辞职感言,称压力大、收入低。而仅仅数天后,7月4日上午,福建省龙岩市新罗区大池镇一名年仅25岁的副镇长小郑,被发现死在办公室内,留下一纸遗书,内容涉及“工作压力”,告诉妻子“先走一步”,并向自己即将出生的孩子说“对不起”。 -
时代与作家因素
托克维尔的《旧制度与大革命》笔墨中的高贵气质,无可企及,近乎失传。热爱自由,捍卫民主,推崇理性,强调经验,排斥偏见,具有“虽千万人吾往矣”的知识勇气,同时又富含激情,挥洒着令人迷醉的人格及审美光华,简而言之,一种具有贵族气息的知识精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