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老班长的新加坡学海沉浮录丨记者过年
阿德的印度老师说,如果在读博士生睡眠时间超过了四小时,就得好好想想:“今天的工作完成了吗?目标达成了吗?”一位中国学生的老婆在生产,他还在产房外跑研究数据。 -
新生儿逐年减少引发五轮冲击波:从产房开始,现在已到小学丨快评
从2021年开始,各地幼儿园就开始吃不饱了,先是民办幼儿园面临招生难,然后公办幼儿园也存在招不满的情况。然后一年比一年艰难,今年已是第三年。 理论上,新生儿出生数量减少的第三轮冲击波是小学招不满与关张。一般儿童六周岁上小学,2022年应为小学生在校人数的历史高点。从今年(2023)开始受到冲击,从明年(2024)开始会受到暴击(比幼儿园晚了三年)。 -
陪产、带娃、拒绝家暴,“男德班”能否养成好男人?
“学完不敢在别人面前说,有屈辱感。”网友建议“男德班”改名,组织者拒绝了:“如果实打实叫‘好伴侣好父亲:男性成长工作坊’,你会来报名吗?” 《全参与型好男人团辅手册》从“挑战社会性别刻板印象”到“拒绝家庭暴力”,再到“陪她进产房”“婴幼儿护理”,希望全方位唤醒和规范男性的行为。 “男德班”不是家庭关系、育儿技术培训。一个不能时刻保持高度的社会性别敏感的男人,可能在家庭中承担责任,却在职场中性骚扰、歧视女性。 (本文首发于2022年11月3日《南方周末》) -
郑州,郑州:暴雨之下,24小时里的非常细节
背着逝者走了一会,何夕突然听到一个熟悉的声音,转头一看,是他的妻子。“我只能算是我妻子的英雄。” 没有电的产房里,只能靠三四个人“打着手电筒接生”,好在一切顺利,“昨天晚上我们产二病区生了七个宝宝,比平时还多”。 借着月光,她看到有一个人划着船从楼前过去。对方朝着房顶喊话,让大家暂时在高层待着,暂时不会有事,等天亮再说。 一张照片中,一名战士席地而卧,迷彩服已经湿透。另一张照片中,迷彩裤子里伸出一只被雨水泡白的脚,脚底腐白,皱纹纵横。 (本文首发于2021年7月22日《南方周末》) ●本文综述自南方周末“暴雨侵袭河南”专题相关报道。 ●记者:黄思卓、罗欢欢、高伊琛、汪徐秋林、林方舟、毛淑杰、敬奕步 特约撰稿:丁海琪 ●实习生:冯雅雯、王诗琪、邹文雪、王颖、黄梦琪、张校毓、王豪、谭海燕、吕凌棘、吴帮乐、黄佳钰、魏翠翠、韩宁宇、谷艾、徐家宜 ●编辑:汪韬、张玥、何海宁、曹海东、姚忆江 -
“打着手电筒接生”:暴雨断电,郑州医院的24小时自救
没有电的产房里,只能靠三四个人“打着手电筒接生”,好在一切顺利,“昨天晚上我们产二病区生了七个宝宝,比平时还多。”经历了一晚上的忙乱,一位医护工作者在朋友圈写道:“你出生的第一天,就要面对这世界的洪水猛兽。即使只剩下一束光,我们也用尽全力为你点亮,为你保驾护航。” 曹月月的妈妈去医院探望病人,没想到当晚在医院坐了一夜板凳,回忆起来“可害怕了,感觉(像)地震一样,黑咕隆咚的,热倒不热,就是害怕”。 24小时断电背后,是医疗机构选址的警示:不仅要交通方便、地质构造稳定,还需考虑地势和建筑设计。 -
谁在阻碍无痛分娩?
“如果想要无痛(分娩),必须要有一两个麻醉医生24小时在产房,但很多医院连完成正常的麻醉任务都很困难。” -
现代产房的痛
现代产房的痛,必须解决一个产妇医疗自主权的问题,相关各方努力为我们的母婴做点力所能及的事。 -
北京发明了多少种房子
从早期的房改房、外销商品房、央产房、军产房,到经济适用房、廉租房、两限房,以及“京七条”创造的“自住型商品房”,至少有十七八种住房品种并存于北京普通商品房的体系之外。但这既没有遏止房价的高走势,也没有改变普通人住房难的困境。 -
红包保平安?
生孩子时,婆婆听说,进产房都要给助产师、麻醉师送红包。红包没到位,人家是不上心的。我不太认同,婆婆说:“如果真是那样,争到了理又如何?伤害的是自己的身体!生孩子一辈子也就这么一回,宁可信其有不可信其无。” -
离婚析产过户手续不征个税
税务总局近日下发通知明确关于个人转让离婚析产房屋的征税问题。通过离婚析产的方式分割房屋产权是夫妻双方对共同共有财产的处置,个人因离婚办理房屋产权过户手续,不征收个人所得税。个人转让离婚析产房屋所取得的收入,符合家庭生活自用五年以上唯一住房的,可以申请免征个人所得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