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贸易围堵中,日本经济的“金蝉脱壳”之路
日本用投资海外的方式,绕开了西方国家近三十年的贸易围堵,最大程度保留了国家工业化进程中的硕果。 “(日企)以大带小、供应链依次出海的层次感非常鲜明。” 大量出海企业挣到了相当数量的外汇,但他们并没有将资金投入再生产,而是助推了资产泡沫。 这些变化给日本制造业带来致命一击——产业空心化。那些本土仅存的企业采取了极端保守的经营策略,少投资、少研发,日本制造业就此失去了竞争优势。 -
抽水蓄能电站“绿”在哪儿?
2024年8月11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快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的意见》发布,明确提出“科学布局抽水蓄能、新型储能、光热发电,提升电力系统安全运行和综合调节能力”“到2030年,抽水蓄能装机容量超过1.2亿千瓦”。 2024年8月30日,水电水利规划设计总院联合中国水力发电工程学会抽水蓄能行业分会共同发布了《抽水蓄能产业发展报告2023年度》,披露“截至2024年6月底,全国抽水蓄能累计装机容量达5439万千瓦。抽水蓄能投资增势加快,上半年投资增速较去年同期增加30.4个百分点”。 碳中和时钟作响,可再生能源发展不断实现新突破,抽水蓄能电站在电网负荷平衡中充当“调节器”“充电宝”和“稳定器”的作用日益凸显。 -
押注氢能,静待破局
尽管氢能投资热情似火,但受制于成本、储运等制约因素,目前氢能减排的应用多为示范项目,距大规模产业化还有很长路要走。 按照现在绿氢的价格,企业利用绿氢生产直接还原铁还不具备较好的经济性。尽管如此,中国钢铁企业还是积极探索并建立了十余个试点示范,也取得了阶段性进展,预计要到2035年左右迎来绿氢冶金的规模化发展,较之前要到2040年的预测有所提前。 -
千行百业,AI见未来——财联社AI产业创新与投资发展主题会成功召开
-
“上帝视角”:传统经济学关于“过剩”的解释忽略了什么?
在自由市场经济中,对具体的个人或企业来说,会有投资失误,错估了需求而导致产能闲置,但全行业或系统性的“产能过剩”一般不太可能,因为所有人一致犯错当是小概率事件。而如果出现系统性的产能过剩,无非两个主要原因,一是产业补贴政策,二是货币超发通货膨胀。这两个原因都不是市场行为,而是政府行为。 -
中国互联网30年,鼓励创新推动产业繁荣 | 快评
中国互联网产业的繁荣,是开放的结果。首先是对外开放。中国最早的互联网商业模式是从国外传入的,早期互联网创业者包括一批海外留学归国的中国学生,还有关注国外互联网发展的有识之士。他们也吸引了大批的国外资金,投资中国互联网市场。 还有内部的开放,也就是鼓励创新,尽量减少管制。中国互联网的发展,离不开一大批企业家的创新精神。中国互联网产业发展之初,可以说是“野蛮生长”,基本上没有事先的管制。 -
为“黄金大劫案”兜底,中国黄金与加盟商利益共生
中国黄金30个省级加盟商/直接加盟商组建的产业投资合伙平台“彩凤金鑫”成为改制引入的多元化投资者,如今是中国黄金第三大股东。 开一个金店的成本大概在300万-500万之间。“除了加盟费用外,还有一个‘挂签费’。” “如果某个加盟商做得很好,品牌方还会给他返点返利。” -
振兴战略20年,东北的想法与办法
“我们迎来了东北振兴、辽宁振兴的又一个春天。”3月6日下午,在辽宁省代表团全体会议上,辽宁省委书记郝鹏提出,未来辽宁要继续坚持深化改革,“向破坏辽宁营商环境的人和事宣战”。 “前些年我们以外循环为主,但是在经济全球化的过程中,东北实际上处于失落的状态,现在提出国内国际双循环后,国内有一部分高科技产业的投资转移到了东北,东北基础工业部门的一些潜力被发掘出来,所以经济环境就有了明显的改善。” (本文首发于2024年3月7日《南方周末》) -
全国政协委员何杰:制定转型金融标准迫在眉睫|两会金融界之声
如何在“非绿”的企业中,有效识别出具有意愿、技术和能力实现绿色、低碳、可持续发展的主体,是目前面临的一个难题。 未来,拓展绿色产业认定范围,标准制定和产品创新是一个开端。建立配套的统计标准、监管及激励机制,形成一个“工作闭环”,则是保证相关绿色金融业务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挑战。 以标准化方式提高金融市场可持续信息的透明度,解决金融市场产品的可持续信息披露不一致性,避免绿色投资产品发行时的“漂绿”行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