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01:34
万世师表陶行知丨那年今日
“捧着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陶行知,原名陶文睿,是我国近代伟大的教育家、思想家,被宋庆龄称为“万世师表”。1917年陶行知留学回国,当时中国有两亿文盲,七千万儿童无法接受教育。他深知教育才是出路。他将教师作为毕生的事业,“招募一百万基金,征集一百万位同志,创办一百万个学校,改造一百万个乡村”。他要帮助那些最普通的中国人都识字,要使个个乡村都得到光,合起来形成中国的伟大的光。1946年7 月25日,陶行知先生病逝,但他留下的教育精神,到今天依然发人深省。 -
00:50
“最后的儒家”梁漱溟丨那年今日
1988年6月23日,梁漱溟逝世。梁漱溟,原名焕鼎,字寿铭,祖籍广西桂林,清末生于北京,中国著名思想家、哲学家、教育家。虽没有上过大学,但他自学成才。蔡元培读了他的文章《究元决疑论》后,邀他到北大哲学系执教,课堂上座无虚席。后来,他开始从事乡村建设活动,从中国传统文化中寻求改造旧中国的办法,被美国汉学家艾恺称为“最后的儒家”。 -
李小云 把城市的动能带到乡村
“在工业化和城市化不断推进的情况下,通过某种程度的逆城市化来投资乡村、改造乡村,让乡村留下来” (本文首发于南方人物周刊) -
艺术在浮梁: 没有屋顶的乡村美术馆
中国人都知道瓷都景德镇,知道茶乡浮梁的就不多了。浮梁在唐代天宝年间得名,是座千年古城,白居易《琵琶行》写道,“商人重利轻别离,前月浮梁买茶去”。 城里人怀着一片好意改造乡村、提升村民的艺术文化修养,却成了“鸡同鸭讲”,而“艺术在浮梁”的策展团队从一开始就避开了这个“坑”。贺岁华说:“我们要做一个很qin的艺术节,第一个轻是轻介入,不破坏村子的原貌;第二个亲是亲近,跟村民形成良好的互动关系。” (本文首发于2021年6月17日《南方周末》) -
听金华大岭村娓娓道来
和“活化石”古村不一样,大岭村子孙后代有能力进行更新改造,理所当然有寻求现代化生活空间的权利。 岁月蹉跎680多年,大岭村原先的山川沟壑没有变,原先的选址定位没有变,原先的结构形态没有变,原先的禹王庙、古窑遗址依然故我,原先的大禹井至今水泱泱还供人取用。大岭村的生态没有变,这才是最有保留价值的。 -
李金早:“厕所革命”稳步推进,今年将新改扩建厕所超2.5万座
“厕所革命”将继续稳步推进,今年将新改扩建厕所超2.5万座,不仅覆盖景区内外,还包括城市和农村。 -
乡村运动,乡村怎么动
1935年,梁漱溟在山东邹平总结了“乡建运动”的两大难处:头一点是高谈社会改造而依附政权;第二点是,乡村运动,乡村不动。而七十多年后,跟这“两大难处”作斗争,艺术家渠岩说的最多的词是:妥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