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唯一的底是你留给自己的乐观和坚韧丨记者手记
(本文首发于南方人物周刊) -
“我想光明正大地生病”:拍下那些不被看见的情绪
“你告诉我情绪稳定是一件好事,就是否定我其他不稳定情绪的存在,这是不对的。情绪自由比情绪稳定更重要。” 她意识到,很多人需要把痛苦说出来,也需要让别人知道他们是生病了,“只不过现在生病的是情绪,”张晗说,“不是在作,也不是矫情。” “我在片子里也好,或者我对抗抑郁症的过程也好,都是积极乐观的。这样一个美好的灵魂,我愿意让大家看到。” -
腊戌易手,缅甸内战或将迎来决战时刻
腊戌易手,曼德勒四面楚歌,反政府势力高歌猛进,政府军屡战屡败。目前看来,缅甸军政府的前景十分不乐观。 -
中国比较文学学科开拓者乐黛云:“与时俱进,但绝不随风起舞”
“也许我在未来十年,会开始写写我的‘负面人生’吧。”2021年5月9日,在北京大学中文系特地主办的乐黛云新书研读会上,这位中国比较文学学科的奠基人、北大中文系教授曾朗声宣告,未来她的个人书写或许会触碰到回忆里最真切的部分。这位为中西文化交流做出了卓越贡献的学者,在人生的后半程始终怀揣着“未完成感”。 当时在座听众的期待,在2024年7月27日凌晨画上了一个句号。就在巴黎奥运会拉开帷幕的同一个清晨,乐黛云在北京去世,享年93岁。 在对乐黛云的生平介绍里,最常提到的莫过于她是1970年代北大恢复招收留学生后第一批教留学生“中国现代文学”的教师之一,且在开拓比较文学研究、人才培养和推动“跨文化对话”上成就斐然,与学者汤一介伉俪情深。而她对“欧洲中心论”“东风压倒西风”和“东方中心主义”的批评,“革命青年”的经历,学术思想的转折,强烈的问题意识和对新知的求索,以及不沉湎于苦难亦不掩藏傲骨的个性,外界知之不多。 不过,乐黛云的许多学生和友人都深受她的感召:“历史的回忆当然重要。但她不会陷在其中,她身上有一股力量。”对今天的很多背负生活压力、习惯向内收缩的年轻人来说,乐黛云的乐观和坚韧太宝贵。 与我们采访她的2021年相比,当前的世界局势越发波谲云诡。能够看到东西方思想各自的根源和光亮所在,并极力促成相互对话,更是这个时代值得珍存的价值取向。 “与时俱进,但绝不随风起舞”,这是晚年乐黛云的自我评价。她“能将真实的生命经验纵身入时代的洪流,在这一试金石上检视自身成色,留下此在的痕迹”,这也是我们重发此文纪念她的原因。 本文原发表于2021年6月。 -
世界经济论坛安格斯·柯林斯:中国仍是全球经济活动关键驱动力
在参与调研的全球63位首席经济学家中,82%的人预测今年的全球经济将稳中有升。该数据几乎是年初调研的两倍。 尽管最近几年的增长速度有所放缓,但中国现在的经济体量及经济活力使其成为全球经济活动的关键驱动力。 尽管风险普遍存在,但首席经济学家们对全球供应链的前景仍表示乐观,至少今年出现重大断链可能性不大。 -
今年是沙尘暴“小年”,但原因并不乐观
沙尘暴“小年”可能是另一场异常气候事件的结果。多位学者向南方周末记者分析称,2024年2月,沙尘暴的常见源头蒙古国遭受了50年一遇的严重雪灾,积雪一度覆盖了九成以上的国土面积。这恰好导致进入春季后的土壤条件转好,起沙的时间延后,程度减轻。 这不意味着沙尘暴的威胁远离。相反,这场反常的雪灾就如同愈加频繁的沙尘暴一样,也是全球变暖下气候极端化的结果。 -
潘琳琦 | 《企鹅公路》的乐观
《企鹅公路》不仅在森见登美彦的书中比较“异类”,它在科幻小说中也是很独特的一本。像《企鹅公路》这种可爱、规整又乐观的科幻,真的很少见。 -
把自己看成“一人公司”:美国高科技工作者失业后
把自己看成一家独立的“一人公司”,而不是被抛弃的员工,有助于增强求职者的乐观情绪和自尊感,也为其再就业提供了切实的策略——交际并紧跟行业趋势。 “年轻一代对自己和生活质量的定义更加宽泛。” -
01:7
“铁生已经不在了”,但文字还在丨那年今日
史铁生,1951年1月4日出生于北京,曾任中国残联副主席。一生写下了28部短篇小说,6部中篇小说,2部长篇小说,15部随笔。自嘲职业是生病,业余时间写点东西。 21岁,他从曾经健步如飞的跨栏冠军变成了一个被轮椅牢牢束缚住翅膀的人。30岁,他多病齐发进行膀胱造瘘术,被医生预测只有5年的寿命了。次年又因急性肾损伤辞去了街道的临时工作。历经了多次求生和寻死后,他发现“生命的意义本不在向外的寻取,而在向内的建立”,他决定乐观面对一切,享受和朋友、家人共度的岁月,从此他留下的照片都充满灿烂的笑容。余华曾评价史铁生:“一般人遭受过这样(苦难),会对世界产生畸形的价值观。铁生是一个没有恶意的人,而且什么怨言都没有,对世界充满了爱。” -
凯文·凯利:乐观正成为当下的稀缺品
“人们希望AI能比普通人更好,但我们并不清楚‘比我们更好’的道德和价值标准是什么,我们甚至连‘我们’是谁都定义不清。要让AI变得比‘我们’更好是个巨大的工程,但我们必须有答案” (本文首发于南方人物周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