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国为什么没有奢侈手表品牌?这蕴含着文科生大显身手的契机
随着多年的经济与技术发展,中国如今也逐渐有了自己的强势产品,高铁、歼20战斗机、空间站、中国品牌的电脑、手机,这都是中国的强势产品。在这些产品的支撑下,中国货不再是一个低档的名词。但在这个过程中,如何将制造业的优势,转化为认知上的优势,就需要服务业的发展,金融、营销、影视、游戏,这些行业才能把中国品牌做起来,在认知上传播出去。文科生在其中大有可为。 -
缔造黑神话——独家专访《黑神话:悟空》制作团队
从《西游记》问世那一刻起,那个自宋元时代小说话本里就已反复出现的猴精,正式拥有了一个丰满的文学形象——孙悟空。 其后至今的四个多世纪,伴随无数从《西游记》衍生的小说、戏曲、画本、影视、动画乃至电子游戏,孙悟空逐渐成为这个星球上最知名的神话角色,以及中国人精神世界中最别具一格的图腾。 所以从《黑神话:悟空》立项并进入人们视线那天起,它就不可避免地被寄予远超它本体价值的期望和想象。它被视为一个国家游戏工业能力、艺术审美、文化叙事的一个侧面。在电子游戏成为重要文化载体的21世纪,一个并非理所当然的期待,在今天显得不言而喻:一个伟大的文明,应该有配得上它的伟大游戏。 一个不被看好的团队,想用中国人心目中最独一无二的猴子,做一个举世瞩目的作品,无疑是一场不亚于西行取经的冒险。情怀不能当饭吃,制作一款对标国际一线的游戏大作,既需要汪洋肆恣的绚丽狂想,也需要一系列精密复杂的工业流程。 浪漫有可能是残酷的东西,缔造一个黑神话,是一次仰望星空的旅程,也是一段如履薄冰的征途。 这是《黑神话:悟空》诞生的过程,是一只灵猴历经劫难后涅槃成神的传说,也是一群中国游戏人随波逐流后找回初心的故事。 -
01:0
武侠小说泰斗金庸,一句一江湖丨那年今日
金庸出生于1924年3月10日,本名查良镛,浙江省海宁市人,1948年移居香港。金庸被誉为“香港四大才子”之一,亦是当代著名的武侠小说泰斗,与古龙、梁羽生、温瑞安并称为“中国武侠小说四大宗师”,今年是其诞辰100周年。 自1955年的《书剑恩仇录》开始至1972年的《鹿鼎记》正式封笔,金庸共创作了十五部武侠小说,他的作品巧妙地与历史背景相结合,乱世之中的江湖英雄们虽没有身居庙堂,仍心系天下,有傲骨却不自傲,有侠气却不流俗;此外,他还写尽了世间的爱恨嗔痴,笔下的人物至情至性、有血有肉,深深吸引了众多书迷。“飞雪连天射白鹿,笑书神侠倚碧鸳”是金庸对快意恩仇式江湖的总结,他的许多经典之作被拍成影视剧,陪伴着一代又一代人的成长。 2018年,金庸逝世,享年94岁。其子悼念他时写道:“有容乃大侠客情,无欲则刚论政坛,看破放下五蕴空,含笑驾鹤倚天飞。”几句诗道尽了金庸的一生。 -
万达电影易主,儒意完成“蛇吞象”
万达电影拥有877家影院、7338块银幕,行业第一。两次股权转让后,柯利明成为万达电影第一大股东和实际控制人。 “万达电影和中国儒意这两家企业,坦率地讲差距不是一点半点,是倍数级别的”。2023上半年,中国儒意营收8.04亿元人民币,万达电影营收68.69亿元。 “十年时间,由一个影视制作方,反过来收购了发行渠道。” -
今年出圈的影视,哪部你会重刷?
当影视作品变成了由一个个话题拼接成的“游乐场”,上演着反转、反转、再反转的套路,观众也早晚会厌倦,而后离场。只有真正锋利的现实主义,才能够在中国影像史上刻下自己的名字。 -
输得起的郭宝昌
2023年10月11日,郭宝昌在北京去世。 在业界他被称为“宝爷”,曾是《一个和八个》 《黄土地》 等电影的推手。张艺谋说过,“没有郭宝昌,就没有中国第五代导演的今天。”他执导了 30多部影视作品,迷了70余载的京剧,素以“有豪气有胆识”著称。而普罗大众最熟悉的,则是他以自己家族故事为原型创作的电视剧 《大宅门》。回想一生,郭宝昌说他这辈子只做了一件事——《大宅门》。 离世前,郭宝昌刚刚完成60万字的长篇小说 《大宅门》定稿,在原剧本基础上补充增删了十几万字。一生饱经风霜,阅尽奇人世情的“宝爷”,如今夙愿达成,去天上畅快赏戏去也。 -
《无名》: 黑色视觉书写光明故事
《无名》是迄今为止把黑色电影视觉风格实行得最完整、最自觉的中国电影。 与电影大师一样,程耳也喜欢营造叙事迷局,复杂叙事是一种电影唯美主义者的执意追求,跳跃式片段叙述是作者引领观众参与的叙事游戏。但是,如果故事本身别扭,华美的叙事技巧就会显得凌空蹈虚。 -
你无法扭过头去,当这些阴暗面不存在丨记者手记
影路站台二十年的发展历史,既是中国影视行业发展的一个暗影,也是社会的一面镜子。 -
存在感不强的杨戬,这一次也没能扬眉吐气:谈谈古代神话题材的改编问题
中国古代神话题材的影视改编,目前已经趟过浅水区,正在往故事深度方面行进,在剧本创作时再认真、大胆、深刻一些,会让“国漫”拥有更好的未来。 -
02:30
中国人短视频里的非洲,有什么不一样?
提起非洲,很多人的想象可能还留在西方影视作品的描述:如《血钻》中的资源与掠夺,《战争之王》中的贫穷与动荡,纪录片《非洲》中原生态的动植物……而如今,上百万中国人选择在非洲开启新生活,在非洲的中国短视频博主也多了起来,他们从不同角度展现了区别于人们刻板印象的非洲故事。视频主小钟告诉南方周末记者,在视频中不是一味说非洲好话或者坏话,而是“看到怎样就是怎样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