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奇葩”考题让大学更有自己的风格
对于中国的大学来说,自主招生撕开了一个小口子,看起来仅仅是几道题目,而实际上意味着打破应试教育理念。 -
培优班只是应试高烧的表象
如果不是媒体连续报道,真不清楚校外培训机构会“疯狂”到如此地步。有人说,学而思绑架了中国教育,是如今应试教育现状的罪魁。 -
“学而思”里的教育史
学而思的发展史与中国教育的改革史交叉,似乎形成了一种黑色幽默:课上,素质教育的口号声嘶力竭,课外,应试教育的热潮却走向极致。 -
培养一个音乐大师,需要……
中国琴童很多,但不少家庭培养孩子学琴并非培养“神童”,战略上是为了对抗应试教育,旨在陶冶情操,提高素质,可战术上又往往用应试教育的方法,比如重复练习,考级等。再者,琴童缺乏和音乐行家、学生频繁接触、交流和竞争的机会。家庭缺乏自信和野心,也是后劲不足的原因。 -
精致的利己主义者和常青藤的绵羊
在美国名校读本科是一种怎样的体验?如果你认为,相对于中国学生苦逼的应试教育,美国名校的素质教育非常快乐,培养出的学生更优秀,那你就完全错了。 -
常青藤代表着什么教育理念
“常青藤”在中国已经甚为耳熟。常青藤的博雅教育、“完人”培养的理念,也被广为讨论,成为批判中国“应试教育”的有力武器。另外,在制度上,常青藤基本属于私立,和官办的中国高等教育体制形成了鲜明的对照。 -
教育部动刀“中外合作办学”
现在的情况是,外国大学的经验没有真正影响到作为合作一方的国内大学,反倒是中国式的应试教育正渗透到合办的大学中。 -
黄冈不补课?就是没人信!
“如果说黄冈中学是应试教育的地狱,那中国几乎所有学校无一幸免。”黄冈中学是曹衍清始终挥之不去的“阴影”,时至今日,他被问到的最多的问题依然是“从黄冈到深圳,有什么不同”。 -
中国、美国都在“教改”
让深陷“应试教育”灾难的中国人想象不到的是,美国和英国现在也与“考试文化”作斗争。尽管各国国情、文化、意识形态不同,但政府都像“家长”一样,对学生“放心”了害怕会“放羊”,不放心了又会管死 -
一个没符合中国国情的美国校长
我始终坚持的一点是,将最拔尖的学生集中起来封闭式教学,让其他所有孩子接受同样的教育,参加同样的高考,是违背教育初衷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