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俄国女皇与法国哲学家的友谊
1789年法国大革命爆发,女皇起初还饶有兴趣地关注。但在三年之后革命政府处死路易十六夫妇之后,女皇的态度就全盘改变了,“这场革命只有摧毁,带来的是无尽的灾难与数不清的可怜人”。 (本文首发于2022年9月8日《南方周末》) -
文艺作品预测欧洲近代革命
法国的研究人员尝试从戏剧中的文本信息去探寻英法民主化转型的痕迹,发现文艺作品确实有可能预测英国内战和法国大革命。 -
寻访法国大革命遗迹: 最宏伟的“实验剧目”
发生在230年前的法国大革命,并不仅仅是法国的变革,在接下来的两个世纪中,从殖民地独立运动到欧洲民族解放运动,乃至1917年的俄国十月革命,无数的政治运动继承了这笔革命遗产。而在巴黎留下的遗迹与作品里,这场大革命向世人展示的自身形象也逐渐清晰。 -
重读“法国大革命”
多伊尔给法国大革命的定位是:法国大革命更像是对可能发生的事情的警示,而不是对必然到来的事情的药方。 -
以自由看待革命:英国道路与法国道路之别
法国大革命的使命应当是自由,一是摧毁封建经济特权,二是约束政府权力,但实际结果是封建经济特权是被摧毁了,但政府权力却更强大了。英国道路赋予了英国人自由、自治与宪政,法国道路赋予了法国人革命、平等、民主与强大政府。 -
为何要警惕民意宣泄
卡耐提在介绍逆反群众时,引用朱丽安夫人在法国大革命时写给儿子的一句话。“亲爱的朋友,狼总是吃羊,这一次羊要吃狼了吧?”但他指出,羊在咬狼之前会先咬兔子。最近就有“羊咬兔子”的现象,韩德强教授以惩罚汉奸之名,掴一位八旬老者的耳光。 -
一周高论(20111020)
卢梭的伪民主理论在法国大革命中导致了雅各宾派的恐怖专政,在20世纪的实践给人类造成了严重灾难:极权主义。极权主义者鼓吹国家至上,“真正的自由”是对领袖意志的绝对服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