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故知新】我们需要什么样的专家审稿制
千万不要忘了学人的主体性,让学术变成被程序控制的仪式和表演——大家坚持了程序的正义,却忘记了设置程序的目的。学术不能没有规则,然或以疏而不漏为宜。若文网太密,可能危及学术生态,出现水至清而无鱼的现象。
责任编辑:蔡军剑 实习生 李兴丽
别让学术变成被程序控制的仪式,坚持了程序的正义,却忘了设置程序的目的
近日有幸聆听一位大学者的高端讲座,他说自己一直有个愿望,就是办一个没那么多繁文缛节的学刊。其所说的繁文缛节,就包括所谓的专家审稿制。我自己也曾是这一制度的呼吁者,但在越来越多的刊物推行此制后,又深感我们的学者和学刊都还不适应这一外来制度,已生出一些新的弊端。
王笛兄曾撰文说,实行专家审稿制,“审稿的人本身的学术素质”是一个关键。的确,学术评审非易事,担任“评审专家”也不简单。有些品质较差的论文得以发表,便是经过“外审”的,造成不少编辑自己也抱怨的“低水平重复”。反过来,相当一部分学者似还不习惯较中立地看待他人论著,而在审查中预悬一个&ldquo
登录后获取更多权限
网络编辑:刘之耘
欢迎分享、点赞与留言。本作品的版权为南方周末或相关著作权人所有,任何第三方未经授权,不得转载,否则即为侵权。